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4诗歌阅读课件+练习打包7套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4诗歌阅读文学性阅读__现代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20210913187.doc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4诗歌阅读第1讲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课件202109131348.ppt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4诗歌阅读第1讲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练习含解析20210913184.doc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4诗歌阅读第2讲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课件202109131349.ppt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4诗歌阅读第2讲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练习含解析20210913185.doc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4诗歌阅读第3讲现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课件202109131350.ppt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4诗歌阅读第3讲现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解析20210913186.doc

  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
  (时间:30分钟 分值: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题。(16分)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中“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了“罗绮”和“云霞”;“绝望的死水”成了“绿酒”。诗人善用很美丽的比喻来反衬绝顶的肮脏,来表达其尖锐的讽刺。
  B.诗中还表现了死水的声音——“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还有歌声——“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作者以动衬静,使人想象这里可怕的死一般的沉寂。
  C.作者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体现了作者的战斗精神。
  ……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时间:30分钟 分值: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题。(16分)
  一片槐树叶
  纪 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下列关于第一节的四行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递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行诗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D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
  ……
  文学性阅读——现代诗歌鉴赏
  (时间:60分钟 分值:6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题。(16分)
  灯塔守者
  王亚平
  白鸥在夜幕里睡熟了,
  太平洋上没有一丝帆影。
  乌云夺去了星月的光辉,
  天空矗立着孤独的灯塔。
  远处送来惊人的风啸,
  四围喧腾着愤怒的涛声。
  在这曙色欲来的前夜,
  我把生命献给了光明。
  1935年1月5日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鸥“睡熟了”,暗示着“灯塔守者”在醒着;“太平洋上没有一丝帆影”,而“灯塔守者”却必须为可能出现的船只时刻戒备着。
  B.“乌云夺去了星月的光辉”,表明是一个漆黑的夜,或许将有风暴来临,因而不会有船只来往,“灯塔守者”不必过度警醒。
  C.“远处送来惊人的风啸,/四围喧腾着愤怒的涛声”,大海的风啸涛语,似乎正在告诉着“灯塔守者”什么消息。
  D.“在这曙色欲来的前夜,/我把生命献给了光明”诗句流露着“我”献身“光明”的觉悟与自豪。
  B [B项,“因而不会有船只来往,……警醒”错,“灯塔守者”必须时刻警醒,因为随时会有船只来往。]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的题目叫“灯塔守者”,诗人却并未正面去描写灯塔守者工作的寂寞和艰辛,而是抓住几个富于特征的意象,来表现大海之夜的环境氛围。
  B.在所有氛围的描写中,诗人突出了“天空矗立着孤独的灯塔”这一主体形象。它是灯塔,又是“灯塔守者”形象的外化。
  C.诗的最后一节用了“我”这个字眼,使全诗确立了第一人称的抒情角度,显得格外意味真醇,“我”就是诗人,就是“灯塔守者”。
  D.诗歌形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常有引类譬喻的性质。1935年,正是中国黑暗与光明交战的年代,诗人如此深情地讴歌为光明捐躯的“灯塔守者”,是有其深意的。
  C [“我”是诗人,但不是“灯塔守者”。]
  3.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具有怎样的表现作用?(4分)
  [答案] 诗歌描写了下列意象:熟睡的白鸥、昏暗的星月、孤独的灯塔、呼啸的狂风、喧腾(愤怒)的涛声。借助于这些意象渲染出夜色的浓重,为下面刻画“灯塔守者”做了铺垫。
  4.诗中的“灯塔守者”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深刻用意?(6分)
  [答案] 诗中的“灯塔守者”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守着孤独的灯塔,他寂寞孤独但又执着顽强。诗人以“灯塔守者”自喻,表现了对光明的追求和为光明而献身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16分)
  湖心岛茵尼斯弗利岛
  [爱尔兰]叶 芝
  我就要起身走了,到茵尼斯弗利岛,
  造座小茅屋在那里,枝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