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30字。
古诗阅读专题
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
杨万里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注:这首诗作于杨万里迎接金使途中,盱眙时为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两个“第一”开篇,点明地理位置重要,唤起读者注意,起敲响国土沦丧的警钟的作用。
B.颔联承接首联,表明作者来到宋金对峙最前线的原因,因公事而实现了自己畅游胜地的夙愿。
C.颈联化用“齐鲁青未了”典故,遥望中原,青翠万里;俯视淮河,半篙碧水:写尽所见之景。
D.作者用语以白描、不掉书袋、不避俚俗著名,诗中“不因”“小出”“那得”等词语浅近明白。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安徽省A10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摸底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浣溪沙•去荆州
张孝祥
方舡载酒下江东,箫鼓喧天浪拍空。万山紫翠映云重。
拟看岳阳楼上月,不禁石首岸头风。作笺我欲问龙公。
[注]原序:“发公安,风月甚佳。明日至石首,风雨骤至,留三日。同行诸公皆有词,孝祥用韵。”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落墨豪逸畅快,“下”字其势如奔,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迅疾。
B.作者以“拍空”写浪涛之势,“紫翠”写山峦之色,尽显沿途山川壮丽。
C.借层层叠叠之云,作者从侧面写出了风雨欲来时众人紧张不安的心态。
D.下阕“风”与上阕“云”呼应,“不禁”句指船行至石首为岸头大风所阻。
15.前人论此诗,认为“作笺我欲问龙公”一句水到渠成而能翻出新意,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2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