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5190字。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六)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锐不可当/兵来将挡      B.惆怅/踌躇     C.锲而不舍/惬意    D.祈祷/分歧
2.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3.认真回忆平时阅读的名著,写出下列成语中的历史人物:(2分)
乐不思蜀(       )无颜见江东父老(      )
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⑴                 ,东风无力百花残。
⑵              ,童稚携壶浆。
⑶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⑷登斯楼也,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按提示默写句子。(6分)
⑴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三峡》一文中是这样具体描述的:“常有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⑵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自然美景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⑶在《赤壁》一诗中,诗人感慨英雄成败的两句诗是:               ,                 。
6.上课铃声响了,某位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之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评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听到上课铃都沉得住气,不快走两步。”教室里爆发出大声哄笑。
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是老师,你会怎么说?(4分)
⑴言外之意:                                                                  
⑵你说的话: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9分)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⑴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⑵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⑷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⑸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⑹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⑺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⑻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⑼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80年前的“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二)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20分)
⑴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者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⑵□□□□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⑶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⑷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蹊径的能力。
⑸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