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00字。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以往的全球观都是以某一种文化形态为本位框定全球关系,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人类整体性困境也同时出现,其解决必须有赖于一个整体性的方案,更需要各民族国家求同存异。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
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的全球观。其实,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亘古有之,这种观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标准来评判其它文化的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对方。历史上它曾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之后,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和有序竞争成为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已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
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哲学表达。形成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中国数千年文明虽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维持这种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于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和而不同”的中道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化价值精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文明提出的。
从实践上看,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基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这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而不是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全球交往的历史证明,一旦用强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向一些强势文化提供了执行者和法官的角色,使得霸权主义有可乘之机。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这些都要靠各民族国家的协商、交流和自律来完成。
当前,在全球化发展大势中,中国致力于公平互惠的全球贸易规则的达成,致力于地区合作的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广泛凝聚共识,并已经开始对全球治理产生实质性影响。
(选自邹广文、刘文嘉《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求同存异,着眼于摆脱因科技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人类整体性困境。
B.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能够有效地杜绝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纷争和冲突。
C.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是以中国文化渊源和历史经验为支撑而提出的。
D.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精神,这是它同其他强势文化最为本质的区别。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分别从“本质”“特征”和“实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多角度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特点。
B.文章以未来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为立论前提,重点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
C.第四段指出了全球交往中强推“普遍性”价值的弊端,突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
D.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证,先提出理念,然后分析理念特点,最后总述其可行性,层次分明。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某一种文化形态为本位框定全球关系的全球观,不利于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必将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B.如果我们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不加以反省,建立国家之间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就难以实现。
C.“天人一体”“天下一家”“民胞物与”等中国哲学观念,对解决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很多问题仍具借鉴意义。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若能被广泛接受与实践,将对达成公平互惠的全球贸易规则、实现地区合作共赢产生实质性影响。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三大通信运营商谈网信事业:安全,创新、人才缺一不可光明网北京 2月26日电(记者李政葳)25日下午,中央网信办召开了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代表在座谈会上,结合实际工作和今后规划分享了各自的体会。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
发展网信事业离不开核心技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