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780个字。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6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辩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jiàn),宛如小姑娘的发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绯红()油光可(jiàn)()
  (2)文中有一个书写错误的词是_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
  (3)语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
  (4)“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标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1)①. fēi    ②. 鉴
  (2)①. 成群接队②. 成群结队
  (3)夸张或比喻(4)①. 漂亮②. 反语③. 对清国留学生只知玩乐、不学无术的丑态极端厌恶、鄙视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①绯:红色,读音为fēi。
  ②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小问2详解】
  成群接队——成群结队。成群结队: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对对。结:结合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比喻: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如语段中把被顶的高高耸起的“学生制帽”比作“富士山”;夸张:为了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一事物,而对事物做“言过其实”的夸大或缩小的描述。如文段中被顶起的学生制帽高高耸起堪比高高的富士山。两种修辞手法答出一种即可。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反语修辞。“标致”本意是漂亮。在这里是用正面的话表达反面的本意,“清国留学生”中有的“解散辩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对于这种丑态,作者说“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增强了讽刺效果,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只知玩乐,不学无术的厌恶和鄙视。
  2. 默写填空。
  (1)《饮酒》中,形容作者感悟到的人生真谛、事物的意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运用对偶修辞描写登楼所见。这两句诗是:_____,___。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___,____”两句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后看到的壮阔景象。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莺燕燕的动态,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的情景和早春的活力生动描绘出来的诗句是:___,___。
  【答案】①. 此中有真意②. 欲辨已忘言③. 晴川历历汉阳树④. 芳草萋萋鹦鹉洲⑤. 直视无碍⑥. 山随平野尽⑦. 江入大荒流⑧. 几处早莺争暖树⑨.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辨、已、历、萋、鹦鹉洲、碍、荒、啄。
  (二)古诗词阅读(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 《使至塞上》中的“征蓬”有什么含义?
  4. 这首边塞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3. 飘飞的蓬草,用来比喻远行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4. 抒发诗人因被排挤只身出塞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中的字词理解,可结合诗句内容理解。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写出飘零之感。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被排挤出朝廷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4题详解】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可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公元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