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910字。

  高2020级高一上期试题
  语文学科
  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部分用2B铅笔填涂。
  3.主观题部分全部答在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自己保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的方向。
  个人品德是公民个人在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方面的道德依循,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成了由全体到个体、由外在到身心的完整道德链条。“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于爱国奉献,“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武荷香,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一个个榜样楷模,让人们感动于爱国奉献的家国大义,知晓了明礼遵规的文明法则,读懂了勤劳善良的奋斗之美,领略了宽厚正直的德性纯真,感受到自强自律的人格光辉。“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加美丽。”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足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醒人们,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一两件事上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更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蔚然成风。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放任自流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醉驾入刑”,推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蔚然成风;立法强制垃圾分类,节约资源渐成文明时尚;以法治破解高铁“霸座”,无赖行径受到严惩……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道德建设能否成风化人,有赖于多做细致入微的实功,不务大而空泛的虚名。每一个小我点亮一盏明德惟馨的心灯,簇起一团崇德向善之火,成就以德兴国的中国力量,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摘编自《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古及今,中华民族一直重视个人品德修养,其精髓一脉相承,其要求基本一致。
  B.个人品德事关公民个人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是完整道德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C.修养个人品德任重而道远,须严格自律,应发自真心,持久不懈,积累于点滴之中。
  D.由好品行到好风尚,进而社会整体文明素养得以演进,这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促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运用引证法,从道德的重要性谈起,引出“个人品德修养”这一中心论题。
  B.文章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论述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采用了对比式结构。
  C.引证和例证是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经典语句和列举典型事例证明观点。
  D.文末把个人品德上升到国家治理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有力地深化了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道德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以德治国就是我们国家今后奋斗的主要方向。
  B.黄旭华、朱彦夫、武荷香等人成为时代楷模,与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密切相关。
  C.只要每个人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崇德向善、践行道义,就能推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D.法治对道德建设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我们在进行道德建没之前首先要强化法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