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90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而语段,完成15~17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  欧阳修等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属契丹使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余)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日:“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有删改。)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5.范仲淹以言事去国,欧阳修等移书贵司谏高若讷,皆坐谴。(5分) 
  16.鬻书者市之,属契丹使至,买以少,张于幽州馆。(5分)
  17.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4分)
  【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要注意留、删、换、调、补、变。
  【解答】(1)“国”,国都,京城;“移书”,致书,上书;“坐”,牵连治罪。
  (2)“鬻”,卖;“市”,卖;“张”,张贴,悬挂。
  (3)“任”,担任,任用;“听”,听取;“用”,使用。
  答案:
  (1)范仲淹因言事被贬离开京城,欧阳修等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都获罪被斥责。
  (2)卖书的人卖这首诗,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
  (3)然而担任/任用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进谏不难,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8~19题。
  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会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曰: “京师者,四海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檢 "薄浮侈是尚。公卿大夫,民之表也,宜以名节自励,而势利合杂是先。百里之邑,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郡制之也。前日赦令,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使上泽不下流。如择贤才以为三司之官,稍假郡县以权,则民瘼除矣。”疏奏不报。
  (节选自《宋史。宇文之邵传》,有删改。)
  注: 檢,奸邪。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8.京师者,四海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檢薄浮侈是尚。(4分) 
  19.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使上泽不下流。(4分)
  【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要注意留、删、换、调、补、变。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