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题,约11420字。
高二模拟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特殊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夫普,何厌之有? B. 大王来何操?
C.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是寡人之过也。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生赶考,请携带您的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或“军校学员证”),若无上述证件,将无法进入考场。
B. 古人云:“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记得温总理曾说过“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只要领导干部把群众的意见当作“宝贝”,虚心听,广泛取,就是国之幸、民之幸。
C. “三公消费”是指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公费出国。问题难治,是官员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因此,根除官员头脑的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D. 山东省旅游部门充分利用央视媒体,广泛进行“好客山东欢迎你”的旅游推介活动。这个活动有指导性、有时效性、有感召力,在宣传中提升了山东的形象。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新当选的中国国家主席、中国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夫妇将于3月下旬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B. 今年中考,北京允许在北京借读的非京籍学生在北京借考,但由于高中教育并非义务教育,所以并非要求必须接受非京籍学生入学。
C. 随着青少年烟民数量的逐渐增多,其健康问题已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同学们要有较强的自我保健能力,要大力提倡禁烟、戒烟,做拒绝吸烟的新一代。 D. 社会诚信缺失,既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人自身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们对市场经济的模糊认识和自身约束的缺失。
5.对下列各句划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