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390字。
高2024级高一(上)阶段检测一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最近,一份“教育培训班鄙视链”的名单在网上热传。马术班、竖琴班、国际象棋班等相对冷门的课程,处于“鄙视链”的顶端,而常见的兴趣班,比如钢琴班、书法班则被认为是“俗气”“廉价”的低层次课程。
兴趣爱好本身并无“高大上”与否的属性,关键在于人们如何看待它,当一个兴趣培训班被赋予特殊的文化身份,其“光环”便逐渐形成了。“物以稀为贵”,越是罕见的领域,越有可能让人摸不到头脑,因为不了解,而产生某种奇特的幻想甚至崇拜,反之亦然。试想,世居草原之上的牧民家庭,谁会认为让孩子学马术是高大上?
再者,便是文化话语权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到,在这份“鄙视链”中,越“西方化”或者“国际化”的兴趣爱好,越有可能得到家长的追捧,比如国际象棋、马术、高尔夫等领域,被不少人视为“培养绅士淑女”甚至“步入上流社会”的捷径。这样想的人多起来,更多资本与优质人脉也就逐渐附着在相关领域之上,因此,一些家长不惜花费重金,也要让孩子跻身其中。
在教育领域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家长们的强烈焦虑感虽然情有可原,却未必是理性之举。其实“鄙视链”背后,不乏攀比意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的天赋不同,真正的“通才”毕竟罕见,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的兴趣天赋与课程的实用性相结合。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兴趣培训班,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其心理健康与长远发展并无好处。
面对一些兴趣培训班天花乱坠式的自我宣传,以及某些网上的营销号为了流量刻意制造的舆论焦虑感,家长们要具备“反套路”的意识,以冷静的态度应对变化无穷的焦虑贩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培训班的意义,并不是让孩子显得多么“高大上”,而是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优势,培养训练孩子的学习热情、思维方式,促进其在校园中的学习与发展。因材施教地引导孩子获得多面的兴趣与技能,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才是选择兴趣培训班的应有之义。
(摘编自黄帅《兴趣班“鄙视链”不过是另一种焦虑贩卖》)
材料二:
上兴趣班重在培养孩子的课外兴趣爱好,只要所选项目健康有益,并且孩子感兴趣就行,何来高低贵贱之分?而马术、高尔夫、击剑是很不错的运动项目,孩子喜欢并且经济条件允许,报名学习并无不可。而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这些传统项目也非常有趣有益,孩子学习这些项目,同样能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运动项目无高低贵贱之分,乐器、棋类同样也不存在雅俗优劣之别。不应人为排列出所谓的雅俗贵贱顺序,炮制出所谓的“鄙视链”。
上兴趣班追求的应该是发掘爱好、掌握技艺、增长知识、收获快乐等,说到底是孩子的事,不应该掺杂太多成人世界的功利和势利。在一些人眼里,培养马术、高尔夫等兴趣爱好就是在为“成为贵族”铺路。殊不知,即便以西方人的眼光审视,是否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也并不在于会不会骑马、能不能打高尔夫球,而在于是否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比如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崇尚道德修养和坚贞气节、高雅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追求、文明的行为习惯和优雅的气质等。这些不是用钱能堆出来的,它必须以爱和责任用心浇灌。
(摘编自李思辉《对兴趣班“鄙视链”不妨一笑置之》)
材料三:
天眼查数据新闻实验室依次检索了网传的“兴趣班鄙视链”中提及的各类项目,整理了经营范围中包含这些项目培训的企业数量。
从地域上看,在六类兴趣班的地域排行榜中,广州、江苏、浙江普遍占据了比较靠前的位置。其中,广东省的六类兴趣班相关企业(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状态)数量均位列前三名,单是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就超过了5万家。此外,北京、山东等地的兴趣班相关企业也较多。有趣的是,山东省的语言类培训相关企业数量最多。
(摘编自陈海峰《天眼查:我国今年前8月新增兴趣班相关企业超过6.7万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对罕见领域的不了解是某些兴趣培训班成为兴趣班“鄙视链”顶端的一个重要因素。
B.文化话语权对家长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进入附着更多资金与优质人脉的兴趣培训班有影响。
C.是否真正意义的贵族不在于掌握了什么冷门的技能,而在于是否具备许多不凡的精神特质。
D.强烈的焦虑感使家长们为孩子选择所谓的“高大上”的兴趣培训班,这是不理性的举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眼查数据显示的兴趣班六类项目发展并不均衡,其中艺术类数量最多,语言类数量最少。
B.兴趣班数量的多少跟经济是否发达关系不大,山东语言类培训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就是例子。
C.进入“鄙视链”顶端的兴趣培训班也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带来负面作用。
D.家长让孩子上兴趣班不一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是掺杂了成年人的功利因素。
3.下列对兴趣班的相关论述不符合材料意图的一项是(3分)
A.兴趣爱好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兴趣班的选择应依据个人爱好和是否有益健康而不是社会赋予的“高大上”与否的标签。
B.兴趣班的选择说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应该掺杂太多父母的意愿,但并不意味着一切由孩子做主而把父母排斥在外。
C.兴趣班选择的依据是看其能否培养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高雅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追求、文明的行为习惯和优雅的气质等。
D.兴趣班“鄙视链”是商家贩卖焦虑,家长推波助澜的结果,只有家长理性冷静并且商家行为得到规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这三则材料在报道兴趣培训班时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演变 [英]约翰•高尔斯华绥
濛濛细雨,从剧院里出来,我们简直搭不上一辆出租汽车。倒有不少双轮和四轮马车驶过去,有的停在路边上,有气无力地招呼我们,有的想都没想惹我们注意,而每辆出租汽车看上去却都搭上了乘客。在皮卡迪利广场,我们再也等不下去了,便只好叫住一辆四轮马车,让它带着我们慢悠悠地走完一段漫长的路程。
一阵轻微的西南风从敞开的车窗吹进来,风里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