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450字。
远安县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适应性训练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1.在下面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rú( )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 )、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迎辛丑牛年、话百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勉励全党全国人民大力发扬“三牛”精神。 ——《学习强国》
○2青春就像一把琴,只有激情奋斗、顽强拼搏,才能弹奏出一串串飘逸的音符。青春还像一条路,只有明确目标、恪( )守规则,才能顺利通过迷茫的路口。青春有让人羡慕的小清新,也有令人miǎn( )怀的小沧桑,让我们在幸福与惆怅间来回摇曳。 ——《散文》
2.请结合语境,将文段后四个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充到相应的横线上。(2分)
与梅同瘦,与竹同 ○1 ,与柳同眠,与桃李同 ○2 ,居然花里神仙;与莺同声,与燕同 ○3 ,与鹤同 ○4 ,与鹦鹉同言,如此话中知己。 ——选自《小窗幽记》
A.语 B. 清 C. 笑 D.唳
3.汉字具有表意性,根据下列几个汉字的字形,推测其含义,并按从早到晚的顺序进行排列。(2分)
①杲 ②晚 ③旦 ④杳
排序: 。
4.“ 颜路、子贡、子路、冉有、颜回” 均是孔子的弟子,请在下面对联中选填两位孔子弟子名,使之成为一幅工整的谐音双关联。 ( 2分)
上联: 昨夜敲棋寻 ; 下联: 今朝对镜见
5.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运用巧妙,变化无穷。同样与“说话”有关,但因说话的方式不同,所用的字就不一样,不仅表意更加准确,而且意趣更为生动。请根据提示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汉字。(2分)
○1.婉言规劝 ( ) ○2.直言规劝( )
○3.斥责、指责( ) ○4.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
A刺 B讽 C谤 D谏
一、群文阅读(18分)
【甲】
峡州至喜亭记①
欧阳修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温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虞部郎中朱公②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③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焉。
【注释】①此文是欧阳修被贬后,在峡州夷陵县任县令时所作。②朱公:朱庆基,时任峡州知 州。③夫(fú):助词,无实义。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释】①暱:同“呢”,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
6.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 ) ○2而属笔于修焉( )
○3且涤十年尘土肠胃 ( ) ○4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
7.用两个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8.翻译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9.有同学参照《醉翁亭记》中的“而”“也”的用法,对【甲】段中的句子做了以下添字处理,结合语境,你认为哪句更合理?请简述理由。(2分)
原句:【原句】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
【改句】倾折而回直,捍怒而斗激也,束之而为湍,触之而为旋也。
10.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1分)
11.请结合【甲】文,简述你对“恺悌君子”的理解。(2分)
12.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朱公身居体僻远的夷陵,收入微薄却不忘百姓忧乐,建亭供船家休息,体现了他(1) 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 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2) 的心情。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2分)
13.积累链接: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作者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是: ? 。 。(2分)
二、名著选读(10分)
时迁盗甲
施耐庵
①这里且说时迁离了梁山泊,身边藏了暗器,诸般行头,在路迤逦来到东京,投个客店安下了。次日踅进城来,寻问金枪班教师徐宁家,有人指点道:“入得班门里,靠东第五家黑角子门便是。”时迁转入班门里,先看了前门;次后踅来,相了后门,见是一带高墙,墙里望见两间小巧楼屋,侧首却是一根戗柱。时迁看了一回,又去街坊问道:“徐教师在家里么?”人应道:“敢在内里随直未归。”时迁又问道:“不知几时归?”人应道:“直到晚方归来,五更便去内里随班。”时迁叫了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