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40字。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高一10月月考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用2B铅笔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世界已经习惯于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是欧洲主导时代遗留下来的重大成果之一,一系列基于民族认同、以民族为行为主体的主权国家建立起来;没有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急切渴望步入这一行列。作为国际体系的最主要的单位和行为体,民族国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中国只是在19世纪末由于实力的差距不得不加入由西方霸权主导的世界体系,因而才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此后的100多年来,中国一直将自己描述为民族国家而非文明国家,尽管其首要的身份和主要特征明显如此。现在,中国的身份同时具有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双重属性。从历史和建构的角度来看,中国无疑是一个文明国家;而作为积贫积弱的后果,它又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或者,正如白鲁恂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所得出的结论一样:“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帝国,”然而,未来这两种身份将如何演进、互动乃至冲突,至今仍无定论。
中国学者金观涛说:“(中国)存在的唯一模式就是从历史中重生;除了从历史传统中寻求启迪和力量之外,在中国文化中找不到任何一种可以令中国人接受的机制与现实抗争。”中国学者黄平写道:“中国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几乎今天发生的每件事情都与历史密切相连,如果没有历史背景,我们就无法解释它。不仅仅是学者,公务员、企业家和老百姓都有着强烈的历史感……而不管受教育程度如何,他们都活在历史中,承载着历史,为历史代言。”杜维明评论道:“当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中国人谈论杜甫的诗歌、司马迁的《史记》、孔子的《论语》时,他们言谈中透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沉积……人们将杜甫、司马迁、儒家学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了一起,表明传统思想将永远存在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文明国家这一概念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理解中国的基础,更是在很多不同的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中国的身份认同基本上就是从文化因素,如语言、家庭规范、社会关系结构等衍生而来的,而非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物。其次,文明的统一性是中国政治毋庸置疑的第一要务。第三,维护、保持这种文明的统一性,被视为国家的神圣职责,因此国家被赋予了远超传统民族国家的权威和合法性。第四,尽管鲜为人知,但中国作为一个大陆性的文明国家,接受了并且需要一种基于地区多样性的多元化,第五,文明国家这一特征对中国的影响绝非仅限于近现代,而是至少有两千年之久。这的确令人称奇。历史一直在对当下产生重要的影响,成为当下行事的指南和标尺。“文明”一词通常情况下指的就是遥远、间接的影响和消极、被动的存在。然而,在中国,历史和文明均是鲜活地持续至今:中华文明这一理念,并非一个静止的、毫无生气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个鲜活的、动态的有机体,为中国人界定国家和自我认知提供了最主要的认同与认知背景。
摘自英国马丁??雅克《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
材料二:
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一个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一份最伟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此要心怀敬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老文明,虽然古老,但至今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它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简陋的西方话语所说的所谓“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种过分简约的概念可以概括的。中华文明的内涵要比这些概念远为丰富。凡是能够持续数千年而不断的存在,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乃至伟大的智慧,我们切忌简单地拿西方所谓现代性的标准来随意否定自己的文明,而是要像对待一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认真地呵护,理性地分析,看看它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成就与辉煌,看看它还能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特殊的意义。其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继承发扬和推陈出新而成为我们超越西方模式的最大
摘自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对今天存在着巨大影响,因此今天的中国人行事总是与历史经验互动乃至冲突。
B.中华文明有其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底蕴,不能够用现代西方社会的话语概念来解释。
C.“百国之和”,是指无数个的小国家,不断竞争、冲突、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
D.我们应坚持现有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文明型国家”的优势,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白鲁恂认为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帝国。但两种属性未来如何演化,尚未形成定论。
B.金观涛认为中国的发展要从历史中去寻找方法智慧解决现实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被中国人所接受。
杜维明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谈论文学时显现出深层的历史积淀,并将文学融合在现实生活中。
D.文明国家这一概念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文明国家具有传统民族国家不具备的权威和合法性。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都有“国家”意识,请选出符合“文明型国家”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霍去病
B.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兴中会宣言》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北大迎新会上,来自东北的小张向大家介绍自己:我18岁了,我是满族人,我也是炎黄子孙与龙的传人。小张的自我介绍,是如何体现作为“百国之和”的文明型国家国民的身份认知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猪嗷嗷叫(节选)
李司平
(被丈夫李发顺殴打后,玉旺离家出走)
玉旺走丢的第十天。玉旺走丢后的搜寻工作在搜寻十二天无果后宣告结束,玉旺成为失踪人口。李发康是躺在病床上被当做问题干部处理的:扶贫的母猪丢了,是工作的错误;处理基层问题的时候用不当的手段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严重的工作错误。数错加在一起,他成为特别严重的、可以作为其他干部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