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61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①综艺表演类节目时期: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兴起的《综艺大观》等央视节目,这类节目一经开播就得到观众的认可。这类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品位,在人们审美内容非常贫瘠的 20 世纪,极大地满足了受众观赏需求。但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节目形式单一,最终退出荧屏。
②游戏娱乐类节目时期:1997 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推出改变了人们心中电视节目的形象。这类节目以明星为招牌,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 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高潮,但也造成了娱乐节目克隆成风的现象。
③益智竞猜类节目时期:2000 年前后,以央视的《幸运 52》为代表的益智竞猜类节目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这类节目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并对选手进行物质金钱的奖励。此类节目与前两种类型的综艺节目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节目的主体由明星变为普通人。这体现出 精英文化逐渐向草根文化靠拢。但《幸运 52》节目因基本模式老化、题目和游戏环节的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终被央视砍下。
④大众选秀类节目时期:以 2005 年《超级女声》的红极一时为开端,引发各大卫视相继制作各类“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的特点是观众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 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选秀节目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电视 20 年娱乐节目的高峰。此类节目目前颇受诟病,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但收视率依然突出。
(摘编自闫亚红《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材料二:
媒体获得新生的根本出路在于多样化的竞争。没有收视率,作品卖不出去,便不给或少给 稿酬,长期下去甚至请编导走人,将媒体关门。必须通过生存竞争来无情地淘汰各类混饭者, 这样才能逼着有关人员物色人才,考虑办出自己的特色,立足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必须正视媒体平庸化的根本缺陷,在通俗文化之外,应当致力于培育精英文化。不能只是让一批通俗明星占领媒体的大部分空间,而应开办形式活泼生动、思想敏锐的各类专家论坛、 辩论会,在现有各类专家中有意识地培养能说会道、能吸引观众的名主持人领衔专栏,推出真正具有文化底蕴和修养的节目明星。
编导应当有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力,诸如什么是通俗文化,什么是精英文化,什么时候什么对象适合用通俗方式表达,什么时候必须用雅文化的形式,都需心中有数。比如,在元旦、 国庆等庄重的节日之夜,几乎不播通俗歌曲演唱会,而是实况转播国家音乐厅的古典音乐会
或演讲会,以便与其气氛相称。如果以为对所有的对象都可以用通俗文化来表达,那就大错特 错了。
世界已经进入多元文化竞争的时代,媒体形象的单一化显然与此潮流格格不入。媒体如 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丰富多样和不断更新的产品,而是靠王婆卖瓜、耍点噱头、明星充数、 搞点有奖促销,长此以往,其失宠之势将不可逆转。
(摘编自顾肃《电视的名字叫平庸》)
材料三:
作为电视娱乐的一种,综艺节目最近几年由于强化和突出了它的感官刺激和游戏娱乐功 能强调“娱乐至上”,引来一些批评。
在市场经济中,电视台和电视节目都把经济利益作为其生存的根本,本也无可厚非。毕竟 作为商业社会的产物,经济利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角色,电视不仅 是提供信息的来源,闲暇时观看电视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随着收视率的激增, 其影响力也会呈几何指数增长。然而在娱乐至上和收视率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各家电视台纷纷降低收视门槛,同质化模仿,尽可能地满足最为多数的收视需求,于是只要能吸引眼球、提高名气、产生卖点,就意味着效益、金钱。因此在追求收视率这一前提的指导下,许多节目 制作者不惜降低节目格调,以低俗化的内容吸引受众眼球,从而导致了综艺节目的低俗化。
根据传播学的教养理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是根据媒介的传播内容来进行建构的。因此,媒体必须扮演好“社会教师”的角色,承担起其职责。大众媒体不仅要提供娱 乐,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监视环境、传承遗产和联系社会的功能。因此,大众媒介有责任也必 须传播和维护主流价值观,以保障整个社会正常且良好的发展。
抵制和克服“低俗娱乐”之风,除了需要弘扬娱乐精神、强化职业规范之外,运用政策法 规规范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低俗化问题,同样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切实履行 行业监管的职责,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章,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力度,通过政府的严格把关确保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良性健康发展。
媒体要讲求经济效益,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媒体都必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道德自律建设,杜绝以俗为雅、以洋为荣、以色为美、以无知 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出现。
(摘编自《浅评中国的综艺节目》)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综艺表演类节目开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虽形式单一,但集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体,满足了审美内容匮乏的观众的需求。
B.我国游戏娱乐类节目主打明星牌,并改变了国内综艺节目的整体风格,掀起了电视娱乐节 目高潮,却造成了盲目模仿抄袭之风。
C.我国益智竞猜类节目以问答形式开展,并且对选手进行物质金钱奖励,这体现了综艺节目 由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靠拢的转变。
D.我国大众选秀类节目采用全程跟踪式直播,评判过程完全公开,让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其中,达到了中国电视 20 年娱乐节目的高峰。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益智竞猜和大众选秀两类节目因为都有普通观众的参与,所以与前面两种综艺节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B.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经历了四个时期,目前处于第四时期,前三个时期的节目已然退出了荧屏。
C.电视节目把经济利益作为生存的根本,导致了许多节目不惜降低节目格调,以低俗化内容吸引观众。
D.电视娱乐要抵制、克服“低俗娱乐”,除了强化职业规范、运用政策法规规范外,也需要弘扬娱乐精神。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材料二观点的反面论据的一项是( )(3 分)
A.某新闻节目,通过生动、新颖的形式,以快速、准确、深刻为特点向观众播报新闻,大大提高了收视率。
B.《百家讲坛》节目,聘请厦门大学知名教授易中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观众讲述汉代风 云人物。
C.2018 年戛纳电视节,中国原创节目亮相“中国智造”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中国模式正在和世界的先进节目接轨。
D.某知名高校 100 年校庆时,邀请了很多民间艺人和当红演艺明星,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活跃校庆活动的氛围。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论述观点、论述结构有何不同?(4 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6 分)
山东省2021-2022学年“山东学情”高三10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艺精品是一个时代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成果,它滋润人们的心灵世界。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重新塑造着文艺的创意创作、生产消费、传播接受和鉴赏评论,为文艺精品的诞生创造了全新的环境和条件。
数字时代的来临,赋予传统文艺精品新的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