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380字。

  第13课 篇目(三)__自己之歌(节选)
  课文导入 素养任务
  你曾经歌颂过什么?是太阳、大海,还是高山?那么,你可曾想过歌颂自己,咏叹那不一样的生命之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惠特曼,欣赏他的《自己之歌(节选)》。
  1.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3.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4.感受诗歌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树立自我意识,重视对个体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任务驱动一 阅览资料•认识作者
  [资讯概览]
  一、作者介绍
  美国“诗歌之父”——惠特曼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等。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为了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格律等,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诗作热情奔放,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民主思想,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表示强烈抗议,对美国和欧洲自由诗的发展很有影响。
  主要著作有诗集《草叶集》。
  二、典型事迹
  坚持信仰
  1855年7月,纽约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出版了诗集《草叶集》,他就是36岁的惠特曼,初版仅收录了12首诗,出版了一个星期,书店里一本也没有卖掉,到第二年出增订版为止,仅卖了11本。但是,当时,惠特曼最尊敬的人爱默生对他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你正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数年后,他终于在美国文坛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和品行;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任务驱动二 深思精析•走进时代
  [资讯概览]
  一、写作背景
  美国诗人惠特曼自幼家贫,兄弟姐妹众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民主主义思想基础。直至1855年《草叶集》的第一版问世,惠特曼终于找到自己创作的突破口和定位。在《草叶集》中,惠特曼的政治理念鲜明,即不满当时盛行的不公平的奴隶制度,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政治理念。惠特曼对美国这块“民主的大地”进行讴歌,一心希望通过诗歌创作唤醒劳苦大众对于自身境遇的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变革。《自己之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时代特征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文化上,特别是文学方面,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