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8830字。
云南省曲靖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惟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红楼》文化有“三纲”:一曰“玉”,二曰“红”,三曰“情”。
先讲“玉”纲。雪芹之书,原本定名为《石头记》。这块石头,经女娲炼后,通了灵性——即石本冥顽无知之物,灵性则具有了感知能力,能感受,能思索,能领悟,能表达,此之谓灵性。灵石又幻化为玉,投胎入世,衔玉而生——故名之曰“宝玉”。宝玉才是一部《石头记》的真主角。一切人、物、事、境,皆围绕他而出现,而展示,而活动,而变化。中华先民经过长期的品味,了解了玉的质性品德,冠于众石,堪为大自然所生的万汇群品的最高尚最宝贵的“实体”。“玉”在中华词汇中是最高级的形容、状词、尊称、美号。比如,李后主说“雕栏玉砌今犹在”,是建筑境界的最美者。称赞人的文翰,辄曰“瑶章”,瑶即美玉。周郎名瑜,取譬也是美材如玉。称美女,那是“玉人”“玉体”“玉腕”“玉臂”……“玉”在吾华夏文化传统中,总是代表一切最为美好的人、物、境。
次讲“红”纲。《石头记》第五回,宝玉神游幻境,饮“千红一窟”茶,喝“万艳同杯”酒,聆《红楼梦曲》十二支——故《石头记》又名《红楼梦》。宝玉所居名曰“怡红院”,他平生有个“爱红的毛病”,而雪芹撰写此书,所居之处也名为“悼红轩”。“红”是七彩之首,是美丽、欢乐、喜庆、兴隆的境界气氛的代表色。过年了,千门万户贴上春联,那是一片红。结婚了,庆寿了,衣饰陈设,一片红。不论哪时哪地,只要有吉祥喜庆之事,必然以红为主色,人们从它得到欢乐和美感。它还代表鲜花,花有各种颜色,但人人都说“红花绿叶”。而人之中,“红”就属于女性了,“红妆”“红袖”“红裙”“红颜”“红粉”……都是对女性的代词与赞词。
后讲“情”纲。雪芹在开卷不久即大书:“此书大旨谈情。”石头投胎,乃是适值一种机缘:有一批“情鬼”下凡历劫,它才被“夹带”在内,一同落入红尘的。《红楼梦曲》引子的劈头一句就是“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须知,那情痴情种,不是别个,正指宝玉与雪芹。“情,人之灵性的精华也。”儒教不敢多谈“情”,把人的真情装襄在伦常、社会的人际关系的“服饰”箱框里,而曹雪芹则把这“情”从那箱框里“释放”出来,并且赋以更新、更高、更大的精神文化涵义和容量,比那更真、更善、更美。雪芹写书的动机与目的,绝不会是单为了一男一女之间的“爱情”的“小悲剧”(鲁迅语也),他是为“普天下女子”(金圣叹语式也)痛哭,为她们的不幸而流泪,为她们的命运而悲愤。这是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级的博大崇伟的深情。
石能通灵,化玉,化人,这是物质进化的象征,物质进化到了高级阶段,就产生了“心”“灵”,即“通了灵性”,有了感情。我们应当理解,雪芹为何这等地重玉、重红、重情。对此如无所究心措意,即以为能读《红楼》,讲“红学”,那就是一种空想与妄想了。
(节选自周汝昌《红楼十二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华夏文化传统中,“玉”这一词汇总是代表一切最为美好的人、物、境。
B.宝玉平生最是“爱红”,大观园里有“怡红院”,其居处又名为“悼红轩”。
C.《红楼梦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一句的情痴情种正是指宝玉。
D.石能通灵是一种进步思想,石化玉、化人,象征着物质进化到了高级阶段。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此文正是从“文化”这一独特角度展开论述的。
B.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开头提出《红楼》文化有“三纲”,然后横向展开论证,最后作结。
C.文章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既有结合原著的引述,又有他人评语的借用,还有广博的文化印证。
D.文章借雪芹为何重玉、重红、重情的剖析,论证了《红楼梦》“重人”“爱人”“惟人”的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一切人、物、事、境,皆围绕宝玉而出现,而展示,而活动,而变化,因此宝玉才是《石头记》的真正主角。
B.曹雪芹对儒教的反叛表现在为“情”赋以更新、更高、更大的精神文化涵义和容量,且更真、更善、更美。
C.雪芹写书的动机与目的是为“普天下女子”痛哭、悲愤,这是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级的博大崇伟的深情。
D.如果不解雪芹为何这等重玉、重红、重情,却以为能读《红楼》、讲“红学”,那是一种空想与妄想。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有人告诉我们说,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尽顶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照这样的描绘,人成了巨大的致命性力量,而地球则是某种柔弱的东西,像乡间池塘的水面上袅袅冒上的气泡,或者像一群小命娇弱的鸟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