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610字。

  2021级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进入网络时代后,青年文化主要的建构、展演空间已经转移到互联网上,青年网络文化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了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同义词。虚拟空间给了青年文化更为广阔的生长天地,年轻人在此依托技术优势,打造出了别具特色的文化和价值观。但社会主文化仍需对之加以引导,才能保证其健康正向发展。
  在前网络时代,青年主要从学校和家长那里获得垂直正向的知识观念教育。然而当他们得以在网络中自由冲浪后,就从各种不同的知识源头获取其他文化理念,再通过彼此的横向交流将之推广。所谓文化疏离,是指青年网络文化从符号、风格乃至观念层面与主文化背离的一面;同时对另类文化理念表现出喜爱和认同,甚至乐于花钱消费,“疏离”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
  在符号风格层面,网络词语并非只有《咬文嚼字》杂志收录的“囧”“吃瓜群众”“打call”等。而在观念层面,网络小说创作中颇为流行“架空历史”,即将历史背景架空,这是大部分写手无力精细还原历史的无奈之举,作品因此被认为“在场景、服装、化妆上都与真实的历史情况相去甚远……将各种不符合历史逻辑的、任意编排的故事,拼贴成为一连串无意义的情节”。然而,批评之声没能阻止一些“架空历史”小说成为很火的IP,这方面的代表作甚至被改编成连续剧且收获超高收视率。
  这就是一个信号:“架空历史”作品提倡“历史不妨戏说”,而随着青年的不断追捧以及商业资本的扶植推广,这种风格可能进化为一种极具“疏离”气息的价值观。
  在笔者看来,在充分认知与理解青年文化时代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其中优质正向内容为己所用,同时完善法律监管并确立技术优势,才可能对朝向反文化、负文化发展的网络文化进行有效治理。
  时代的发展可能导致一些文化形式的内涵发生改变,游戏就是一个例子。当代青年喜爱《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网络游戏,原因之一是此类游戏的功能已从单纯消磨时间扩展为“社交手段”。“组队开黑”“服饰更换”等技术导致青年难以拒绝同龄人邀请而“入坑”,同时围绕游戏还发展出道具交易、手办文创、同人小说、线下交友等形式的附属活动。游戏对不少青年来说可能已经成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因此试图减少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能简单使用禁止、惩罚等手段。
  在认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青年感兴趣的亚文化形式来传达主文化理念并实施价值观引导。例如共青团中央于2017年1月在二次元文化聚集地“B站”开设了频道,自称“团团”并以动漫等二次元爱好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推送内容的做派,让B站会员大为惊喜并集体送上关注和支持。以短视频为主要内容的抖音App,今年也先后迎来了新华社、教育部等机构的入驻。很多官方机构敏锐发现,随着光纤宽带的普及,青年已经更喜欢以视频而非凝固不动的图文来表达自己。
  主文化在任何时期都有必要对青年亚文化保持足够强力的关注。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与时俱进地更新细化,通过实名认证等方式压缩违法空间,借助AI等技术提升管理效率,相信能在未来为青年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环境,也有利于自身与青年亚文化开展持续沟通并相互促进。
  材料二:
  青年亚文化是指青少年群体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近年来,基于漫画、动画、游戏等虚拟世界所形成的二次元文化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青年亚文化现象。
  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看似存在诸多差异,但两者之间融合的步伐却正在加快,二次元的面目正焕然一新,并在与主流社会融合中呈现出新的关系形态。
  非抵抗式的文化扩编——二次元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融合。新媒体环境下生长出的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关系,与传统亚文化研究的模式有所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反叛与抵抗意义削减,彰显个性与创作潜力的特质勃发,“潜移默化”地扩编主流文化并与之融合……例如,虚拟偶像洛天依演唱的“中国制造日”的主题曲《天行健》,采用古风形式的表达,将“工匠精神”与中国历史结合,扩大了“中国制造日”的知晓度。
  二次元文化也积极拥抱爱国主义。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贴合的国产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播放量达千万。它以一只兔子为主角,诠释了中国近现代以来重大的历史事件。动漫拟人化的角色设定和口语化台词让人易于接受,访谈发现,关注这部动漫的粉丝,不仅获得历史知识,而且获得了民族自豪感。
  二次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止于观看层面,更扩展到创作层面。二次元用户创作的优秀古风歌曲、国风舞蹈视频在社区颇受欢迎,动辄获得上百万的浏览量。“古风”歌舞强调对历史的再现与传承,歌词注重措辞韵脚、典故搭配,舞蹈要求步伐姿态、合乐美感等要素,表演者自身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二次创作。许多古风爱好者同样也对汉服着迷,传统文化在社群传播中的关联与扩散效应显著。可以说,兴趣引发的对传统文化的溯源和学习,为青少年带来了更直接、实用的文化体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前网络时代,青年主要从学校和家长那里获得垂直正向的知识观念教育;进入网络时代后,青年可从各种不同的知识源头获取其他文化理念并通过彼此的横向交流将其推广。
  B.批评之声没能阻止一些“架空”历史小说成为很火的IP,是因为作者将各种不符合历史逻辑、任意编排的故事,拼贴成为一连串无意义的情节。
  C.当代青年喜爱《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网络游戏,主要原因是此类游戏的功能已从单纯消磨时间扩展为“社交手段”。
  D.社会可以通过青年感兴趣的亚文化形式来传达主文化理念并实施价值观引导。比如抖音App,今年也先后入驻到新华社、教育部等机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戏对部分青年来说可能已经成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因此试图减少题目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能简单实用禁止、惩罚等手段,而是要加以正确引导。
  B.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看似存在诸多差异,但两者之间融合的步伐却正在加快,二次元的面目正焕然一新,材料二的作者对此充满信心。
  C.洛天依演唱的《天行健》,采用古风形式,将“工匠精神”与中国历史结合,扩大了“中国制造日”的知晓度,这充分说明了二次元与主流意识形态可以融合。
  D.二次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扩展到了创作层面,比如,“古风”歌舞强调对历史的再现与传承,表演者自身只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就能更好的进行二次创作。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锯调查,16.3%的青年对羡慕网络黑客的观点持赞成态度,30.4%的青年对此未明确表态或者回避。
  B.新冠疫情初期,“饭圈女孩”自发组织救援队,火神山建设过程被24小时直播,带火了“送灰宗”“焊武帝”等戏谑命名。
  C.花大量时间玩网络游戏,收集传播明星信息,多手机短信等媒介消费,随意拍摄抖音视频上传互联网。
  D.“蓝廋香菇”源于广西小哥与女友分手后不标准的普通话“难受想哭”,因围观、跟帖和网红的参与而走红一时。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青年亚文化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                    ▲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                    ▲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一棵有梦想的树
  蒋 曼
  从前,有一棵树,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梦想。它不想停留在任何地方,它要像鸟儿一样,四处流浪,看尽世界。那是老树听鸟儿们说过的世界:它们广阔无边,山的那一边还是山,无数的山,高高低低的山;河流转弯之后还会碰上河,宽宽窄窄的河,它们汇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流到海洋。
  星光灿烂的夜晚,种子们都睡着了。“去吧,孩子们,到远方去,海就在世界的尽头。”那颗小小的种子听到了老树的梦呓。它记住了那悄悄的梦呓,连同满天的星光。它下定决心:不要像树一样,植根在某一地方,要走到世界的尽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