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220字。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1年11月1日9:00-11:30】
  绵阳市高中2019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是自非物质文化研究兴起之后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传承什么?如何传承?都是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核心问题。就传统艺术本体而言,技艺是其核心,如果一门艺术的技艺消失了,也就意味着这门艺术已经消亡了。所以,技艺是保障一门艺术存在和延续的关键。因此,以技艺为视角讨论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艺术永远是以作品形式存在的,艺术作品的存在才意味着艺术的存在。但保障艺术作品存在的核心因素,不是表达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固体、液体、气体、光等,而是将这些物质材料按照特定结构组织成艺术作品的技艺本身。正是艺术家对技艺的掌握,才让一件件生动的艺术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艺术是以情感为内核的感性形式,这种感性形式之所以给人带来美感,是因为艺术是以作品形式呈现的,艺术作品又是有特定结构的审美形式,而这种特定结构则是构成艺术作品的技艺。
  艺术的技艺是人类从实践中摸索和感悟到的,是人类经验的产物。实践涉及生产和生活两大领域,最初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物质生存之需。随着时代的变化,虽然一部分曾用于满足生存之需的经验不再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了,但人类把其中可以表达情感、获得愉悦的事物用于艺术创作。这些事物包括人类曾在物质实践活动中因警示而发出信号的声音、因交流而使用的语言、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皿的经验、捕获猎物的装扮、庆祝丰收仪式中的肢体动作等等。这样的例子可以从人类学文献中找到很多。而当人类将这些从生产和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用于艺术创作,使其结构成以情感人的艺术作品时,这些实践经验就逐步演化为艺术创作的技艺,进入艺术这个专门领域。这种现象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较为普遍,如用于造型的石器、壁画、岩画以及用于表演的歌舞、戏剧。当最初的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出现之后,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明显,一部分人成为身怀创作技艺的艺术家,以具体生动的艺术作品作为生产目标专门从事艺术创作。中华传统艺术也不例外。
  中华传统艺术大致可以归入两大类:一是造型艺术,二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书法、篆刻、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园林等七大门类;表演艺术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等五大门类。前者偏静态,后者偏动态。这十二个艺术门类凝结了中华民族在创造艺术的历史上所积累的众多智慧和经验。这些智慧和经验的核心就是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技艺。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些艺术门类有的传承得较好,有的则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技艺因未能妥善传承而消失,甚或濒临灭绝。创作技艺的消失就意味着艺术的消失。所以,我们今天才对传统艺术和技艺进行挖掘、抢救、保护,进而传承。
  中华传统艺术是在中国漫长的农耕社会时段生长起来的。进入现代社会,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随着其文明形式对中国的影响而涌入中国的大门,强烈改变着中国人的审美风尚,进而从整体上威胁着中华传统艺术。当中国自己的传统艺术不再“为时所尚”,乃至为人遗弃时,创造传统艺术的技艺也就失去用武之地。只有当中国国力强大,当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对中国和西方的艺术特性充分地了解,才会意识到每个民族在艺术创作上积累的技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中华传统艺术创作技艺的价值才会被我们重新审视。而当我们发现这一点时,却也发现我们数千年积累的许多创作技艺已经或正在消失。因此,我们认为从技艺的角度来探索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问题是最为有效的。
  (摘编自王廷信《技艺视角下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以作品的形式存在,需以技艺和表达作品的材料为核心保障,其中技艺又重于材料。
  B.实践包括生产和生活,生产实践用于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生活实践则满足人的艺术需求。
  C.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偏静态的石器、壁画等造型艺术和偏动态的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
  D.当我们意识到每个民族的技艺都具备独特价值时,那些优秀的技艺都已消失,无法挽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艺是传承传统艺术的核心,文章紧紧围绕为什么重视技艺和如何传承技艺展开论述。
  B.文章分析了艺术、艺术作品和技艺的关系,便于读者了解技艺对一门艺术的重要作用。
  C.作者善用因果论证这一论证方法,在提出观点时,先阐述得出观点的原因,具有说服力。
  D.文章多维度分析了从技艺的角度研究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必要性,论述脉络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技艺的支撑,才能够产生艺术作品:有艺术作品的存在,也才意味着这门艺术的存在。
  B.以情感为内核的艺术能给人带来美的体验,是因为艺术作品是有特定结构的审美形式。
  C.造型和表演艺术的出现使社会分工更加明显,一批人因此开始专门从事艺术作品创作。
  D.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影响了国人的审美风尚,这对我国传统技艺传承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91年,位于赤道附近的菲律宾吕宋岛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在热带东风的作用下,火山灰从菲律宾一直飘到印度。火山爆发形成了烟柱,它传播十分迅速,仅3周的时间就形
  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宽广的烟柱带;火山爆发还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其中二氧化硫就超过
  1500万吨。受此次火山爆发的影响,中东及南半球南部地区的气温下降明显,这种影响一
  直持续到第二年夏天,1992年的夏天,两地的气温比往年平均值低2°C。
  为什么会产生火山爆发这一现象呢?这要从地球内部的结构说起。位于地壳固体岩石下面的区域叫做地幔,这里的岩石密度比地壳岩石大,但在高温和高压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