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1050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卓嘎央宗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69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榜样的精神力量。今日之中国让我们踌躇满志,伟大的时代需要对英雄的书写,更需要塑造符合时代特征和历史潮流的英雄人物。塑造英雄形象,弘扬英雄精神,能唤醒民众更为广泛的集体记忆、催生出更为博大的正能量。     ②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一个国家内生力量的精神内核。一部英雄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奋斗史、创业史和心灵史。黑格尔称英雄是“民族精神标本的博物馆”。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群像,既呼应着时代的召唤,又彰显着民众的精神诉求。任何时代,都要以英雄叙事来占领思想高地和精神高地。     ③对于英雄主义的阐释和书写,几乎贯穿于20世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创作。“五四”时期的先贤们,“呐喊”出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人性解放的时代最强音,倡导人人觉醒,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战的英雄主义精神。延安文学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劳动英雄”赞歌。此时的英雄书写顺应了时代要求,也解决了前期抗战文艺中存在的“英雄”的“个人主义”倾向问题。     ④新中国成立之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任务繁重,需要在全社会张扬起信念坚定、大公无私、勇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实现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动员。作家们准确捕捉到了民众心理和时代气息,塑造了一批拥有个人奋斗精神的“新人”形象,如《创业史》中带领贫苦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梁生宝、《红旗谱》中坚贞不屈的朱老忠等。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大潮和时代主题的引领,一批新英雄形象纷至沓来,如《乔厂长上任记》中的改革英雄乔光朴、《新星》中的改革先锋李向南等。     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创作开始呈现出彰显个体化的倾向,琐碎、平庸的烦恼人生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沉迷在光怪陆离的个人“碎片化”记忆中不能自拔;与之相对的是,英雄叙事随之日渐式微,让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遭受质疑。重新激活沉淀在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崇尚英雄的文化基因,重新定义时代英雄的新品格、新风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⑥新时期的作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英雄人物的另一面,试图塑造“英雄是人”和“人的英雄”等全新的英雄主义形象,而英雄主义本身诸如对党忠诚、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品德高贵等精神内核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样的一种创作思路调整和具体尝试,结果是涌现出一批张扬英雄主义的代表性作品,诸如柳建伟的《突出重围》、都梁的《亮剑》等。这些作品广受读者的欢迎特别是一些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体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召力,也表明国人对真正的英雄书写保持着饱满的热情。     ⑦新时代的英雄书写,基调应该是昂扬的、向上的,也应该是深沉的、审美的。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理当有现实生活的根基,从人民群众中间走来,同时在做人做事上又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指引,彰显出灵魂的高贵和精神的力量。     ⑧时代召唤对英雄的深度书写,这还要求作家自身要具备英雄主义情结,着力涵养自己的英雄气概。在这个基础上,作家再以恢宏广博的气度、高尚的家国情怀、精妙的艺求手法,重构“红色经典”的宏大叙事,重塑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图谱,让英雄的形象变得更加饱满、更加亲近、更加有力。                                               (摘编自李军辉《时代召唤对英雄的深度书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英雄群像,任何时期的英雄群像都彰显了民众的精神诉求。   B.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战是“五四”时期的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C作家在塑造梁生宝这一形象时,着重体现了其个人奋斗精神,而忽略了时代影响。   D.新时期所塑造的英雄形象虽然身份各异,但其精神内核一脉相承,并没有发生改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亮出观点,然后按时间顺序用“五四”时期至新时期的事例来进行佐证。   B.文章第二段进一步阐释了需要塑造符合时代特征和历史潮流的英雄人物的必要性。   C.文章列举《突出重围》作品的成功事例,肯定了“英雄是人”和“人的英雄”书写观。   D.文章末段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论述作家如何才能够真正做到实现对英雄的深度书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透过乔光朴、李向南这些英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急需信念坚定、大公无私、勇于奉献的精神。   B.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英雄叙事日渐式微,这使得作家们开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琐碎、平庸的烦恼人生。   C如果没有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柳建伟的《突出重围》、都梁的《亮剑》这些张扬英雄主义的作品难以被人知晓。   D.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应坚持以现实生活为根基,来自人民群众中间,并能够带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指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掌握一定的生态保护知识是公民进行生态保护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先导。但是,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知识、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却普遍缺乏,整体水平较低。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总体呈现一强一弱状态:浅层环境意识很强,深层环境意识很弱,这是典型的本能式的自我保护型的环境意识。2014年2月20日环保部发布的我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公民在雾霾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了解程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