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30字。
2021学年黄浦区第一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答题时请不要使用铅笔、红笔以及涂改工具。
一、文言文(25分)
(一)默写(10分)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3.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5.古往今来,乡愁总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唐人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6—11题(15分)
【甲】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东坡食汤饼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间③。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⑥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⑦’而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
③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箸(zhù):筷子。⑦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6.【甲】诗的作者是 ,【乙】文作者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1分)
7.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使至塞上 仁至义尽 B.念无与为乐者 念念有词
C.相与步于中庭 门庭若市 D.盖竹柏影也 欲盖弥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划线句,注意其中加点字含义。(3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9.对【乙】【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乙】文中“亦”和“相与”点出苏、张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乙】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乙】【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10.一切景语皆情语。【甲】诗颈联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准确地描绘了 的塞外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乙】文写景句则点染出一个 的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4分)
11.【乙】【丙】两文通过人物的言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 的苏轼。(2分)
二、现代文(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李方恩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