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430字。

  “五校联谊”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认为,天下无道的根源是统治者的胡作非为。统治者政令烦苛,经常以酷刑威逼民众,而朝政极度腐败,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社会上盗贼横行,民心大乱。社会政治要走上正确的轨道,统治者就要无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就是说为政不可多事,不可扰动天下之心,如同烹调小鱼一样,就是无为、好静、无事、无欲。
  无为是老子治国智慧的总纲,是好静、无事、无欲的总概括。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而为。无为取法乎“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即取法天地,顺应自然规律。天地怎么样对待万物,圣人就按同样的原则、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百姓。天地对于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圣人也当如此。无为,也是对古代帝王统治经验的总结。
  无为,不是不治理国家,不是不干预百姓的生活和行为,而是说要按照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来治理国家,让百姓不觉得受到了管治和干预。这是最高明的国家治理方式,核心是百姓的行为符合道的要求时就不用管治,而在偏离道的时候再加以纠正。无为,不是圣人、王侯无心于天下国家的治理,而是顺应民心、遵从民意,所谓“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天下百姓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守信的人也有不守信的人。老子主张,对善良的人、不善良的人,同样善待,才能得到大善;对有诚信的人、没诚信的人,都同样信任,才能得到天下诚信。圣人对百姓一视同仁,就要保持对国家治理的怵惕恐惧之心,不妄言妄动、胡乱折腾;就要为天下百姓浑融其心,让民众没有贪欲邪思、奇技淫巧。圣人要像父母对待孩童一样对待百姓,让天下民众能够吃饱穿暖,筋骨坚强。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对嗣后的政治理论和治理实践都有莫大之影响。古代官员常挂在嘴边的“为民父母”,与此密切相关。
  无为,是以超然的态度对待事功,不是有意去求功,更不自居其功。在行事时要“去甚,去奢,去泰”,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东西。退而言之,就是在功成事遂之际仍能超然处之。
  不争、处下、柔弱是老子所主张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争,就是不与其他事物相争,不逞强示能,如善于做统帅的人不逞勇武、善于战斗的人不发怒之类,是合于天道、自古以来的最高准则。不争,就不会受到埋怨和谴责;不争,天下就不能与之相争,而善于取得胜利。处下,就能够容纳一切,而为万物之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因而,圣人欲在平民百姓之上,就要言语卑下谦恭;大国要取小国,就要在小国之下;小国欲取大国,就要自处于大国之下。柔弱,就能长久地生存,就能攻坚克强。“道”是天下至柔之物,而能够在天下至为坚硬、坚固之物中纵横驰骋。水也一样,天下没有什么事物比水更柔弱,也没有任何事物在冲激攻克坚强的事物方面胜过水,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替代它,所以老子感叹“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摘编自陆玉林《<道德经>中蕴含修身治国的四个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无道是由统治者的政令烦苛造成的,最终导致朝政腐败、农田荒芜、仓库空虚、盗贼横行、民心大乱。
  B.只要统治者为政不多事,顺应自然而为,不扰动天下,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社会政治就能走上正确的轨道。
  C.无为是老子治国智慧的总纲,它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取法乎“道”,即取法天地,顺应自然规律。
  D.古代帝王的统治成果都得益于无为,即天地怎么样对待万物,圣人就按同样的原则和方式对待百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社会政治要走上正确的轨道,统治者就要无为”的观点,运用比喻论证,贴切形象,通俗易懂。
  B.文章第三段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在批驳“无为”错误观点的同时,确立正确的观点,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C.文章第一段是总起,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无为”的治国方式,观点鲜明,说理充分。
  D.文章第五段先提出观点,即老子所主张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为不争、处下、柔弱,然后分层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为是最高明的国家治理方式,是按照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来治理国家,百姓不会觉得受到了管治和干预。
  B.无为,是以超然的态度对待事功,不求取功绩,更不自居其功,甚至在功成事遂之际仍能超然处之。
  C.无为是老子治国的主张,不争、处下、柔弱是老子修身的主张,其中不争是合于天道、自古以来的最高准则。
  D.水是天下事物中最为柔弱的东西,但在冲激攻克坚强的事物方面没有任何事物能胜过它,所以说柔能胜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传统书籍的形式,从远古时代就存在了,传承至今基本上是相同的形式:记载某些信息的特定薄片装订成册。在我们的头脑中,书天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如今,电子图书这种新型载体的出现充满了科技创新的意义,由蔡伦、毕昇、古登堡等无数伟大的艺术家、工匠和商人不断发展创新,经过几千年发展至今的纸质信息载体已经过时。传统纸质书一直被“阅读”。但是电子书不仅可以“读”文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