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830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   语文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等级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是(   )
  A.诗歌给予寄寓着种种情感,诗人用简单的话语渲(xuān)染意境,寄托惆(chòu)怅的情思,赞扬高尚的灵魂,寥寥数语,包含无数真挚的情感,让人身临其镜。
  B.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年到头,他总是在田间地头辛勤地劳做,烈日让他的皮肤变得黝(yóu)黑,劳动让他的腰背变得佝偻(lòu)。
  C.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这张脸蒙昧(mèi)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zēng)。
  D.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催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guì)退。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通过吟诵、吟唱等方式,古典诗词声调的_____,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文中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_____,在有声的空间里得到丰富,时时温润人心,启迪智慧,发人深思,______。
  A.抑扬顿挫   延伸   引人入胜         B.沉郁顿挫   延伸   扣人心弦
  C.抑扬顿挫   蔓延   扣人心弦         D.沉郁顿挫   蔓延   引人入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证明观点的材料。
  B.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C.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D.冬天的百草园,树枝光秃,草木枯黄,一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善于引用古诗词,讲述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情怀。谈到爱民心切,引_____;谈到勤俭节约,引_______;谈到坚定信仰,引_______.......
  ①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②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④.历尽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破由奢
  ⑤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5.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假如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的情况下,你对课代表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
  B.对一位因学习好而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想请教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吗?”
  C.同学邀你去他家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对深夜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要休息了!”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小题。(4分)
  赠从弟  (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6.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2分)
  A.这首诗是咏物诗,通过具体描绘松树的姿态来表现它的品质。
  B.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以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C.三、四句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D.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质。
  7.作者将这首诗赠给从弟有何深意?(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灵壁张氏园亭记(节选)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②。蒲苇莲芡③,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