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610字。
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1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这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例如近年出土的晚周帛画凤夔人物、汉石刻人物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宋李公鳞《免胄图》、元颜辉《钟旭出猎图》、明徐渭《驴背吟诗》,这些赫赫名迹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汉画上正有不少舞蹈和戏剧表演)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签》(这是中国绘画美学里的一部杰作)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也叫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而这种艺术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个“真境遇”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谓逼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宫陈列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画一枯枝横出,站立一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乌的是一片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
中国传统的艺术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民族的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形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反映这艺术发展的美学思想是独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术的实践来深入地理解和汲取,为我们从新的生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和营养资料。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材料二:
在中国的艺术理论中,“虚”与“实”是一对极为重要且内涵复杂的范畴,关乎古代的绘画、书法、小说、诗词、戏曲等等艺术表现形式。这一思想可以上溯至先秦道家、儒家理论,而历朝历代的文艺评论家对此皆有不同的解读和推进。宗白华先生十分重视这一对范畴,并称其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而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更以《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等专文加以着力阐述。今就宗先生及前人之论,对“虚实之辨”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的脉络加以梳理,并对启发思考之处加以论述,以为读书之得。
(摘编自刘子琪《由宗白华〈美学散步〉论中国艺术中的“虚”与“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舞台上的表演和传统的绘画艺术相似,善于删略背景,集中表现人物的行动姿态。
B. 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与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相通,都充满诗的意境。
C. 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真境逼”不是再现场景,而是留出空虚让人物去充分表现剧情。
D. 宗先生引用清代画家方士庶《天慵庵随笔》的话来说明书画艺术中“虚实何谓”的问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艺术理论中,“虚”和“实”是一对重要概念,关乎古代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B. 依据宗先生观点,解决了“虚”“实”问题,就可以解决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C. 将“虚”和“实”作为互相依存的两面这一研究思路,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都存在。
D. 在宗先生看来,不论是老庄还是孔孟,都将虚实问题上升到哲学宇宙观的高度。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宗白华虚实观的一项是( )
A. 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内容上是写景,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
B. 油画《父亲》借枯黑干瘦布满皱纹的脸、深陷的眼睛、仅剩一颗门牙的嘴,展现了作者既歌颂又同情的复杂情感。
C.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饱满、随风狂舞的野高粱象征着人性的舒展与释放,在耀眼的光辉中显得庄严而富有诗意。
D. 中国建筑用朱红作为屋身 主要颜色,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装饰梁架、斗拱等,体现了中国建筑用色大胆的特点。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滚烫的土地
阎秀丽
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
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
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