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60字。

  2021——2022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横线上或括号内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的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1)小题1分,(2)(3)小题各2分,第6题每小题1分,第7题2分)
  1.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
  2. 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
  3. 王维的《使之塞上》中表现游子思乡的悲苦心情的句子是:                           ,           
  。
  4.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传递春天来临的消息的诗句是:                           
  ,                                       。
  5.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shǎn shuò)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chù lì)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咀嚼________ 呜咽 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shǎn shuò)________  (chù lì)________
  (3)对这段话进行语言规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气逼人”“刺入肌骨”“上边和下边”“睡不着”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B.文中“一口井”“春蚕”“洪大”“忽然”的词性分别是数量词、名词、动词、副词。
  C.“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这个句子的标点是正确的。
  6.下列括号内对句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瓶体端庄秀丽,犹如一位古典佳人。(解说: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通过阅读,使我们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解说:这句话有语病。)
  C.美丽的宿迁是一个历久弥新、更加芬芳的地方。(解说:此句主干是“宿迁是地方”。)
  D.张牙舞爪,浩瀚书海,音乐飞扬,闲暇时光。(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完全不同。)
  7.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B.“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C.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D.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处在风雨飘摇中,个人命运更无从谈起。
  二、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④,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注释)①既望:农历十六日。②属:致意,引申为劝酒。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④冯(pí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
  8.【甲】段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             (人名)。(1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念无与为者(__________)  ②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
  ③水波不兴(__________)    ④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1.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
  B.乙段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
  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
  D.甲、乙两段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
  12.【甲】段结尾的“闲人”表达出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感情?(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