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46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试题             2021年11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名著阅读(5分)
  (1)下列表述中与原文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A.张学良在1931年以前掌管东北三千万人民,他名气大,会赌钱,很豪爽,思想摩登,喜欢打高尔夫球。
  B.周恩来去法国读书后,为战后共产主义运动所影响,在马赛帮着组织中国共产主义少组,同时在中国的共产党也成立了,所以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C.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毛泽被选为苏维埃临时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D.在西北由于技术落后,结果是粗陋地印在劣纸上,有时还印在白布上。在各种银票上都印着口号。
  E.彭德怀自己的家庭是贫农,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的后妈经常虐待彭德怀,,还把他送到一个旧式学校,那里的老师也常常打彭德怀。
  (2)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①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②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毛泽东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③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
  面对南京政府的悬赏,在苏区的他们为什么并不担心自身的安危?请结合名著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
  (1)B  E
  (2)面对南京政府的悬赏,这些领导人丝毫不惧怕。在延安的大街上,在共产党自己的地盘上,这些领导人当然不会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虽然有世界上最高的赏金,即使自己身边的警卫很少。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结合题干,找出表述中与原文不正确的两项,B选项周恩来是在巴黎帮着组织中国共产主义小组。E选项彭德怀自己的家庭是富农。故选BE。
  (2) 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面对南京政府的悬赏,“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彭德怀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在延安的大街上,在共产党自己的地盘上,这些领导人当然不会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虽然有世界上最高的赏金,即使自己身边的警卫很少。
  2.下面两幅漫画都叫《歪了》,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2分)
  我选择的漫画是             
  主题:                                                                                          
  【答案】
  甲:个人做事要打好基础,不要急于求成 操之过急,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乙:团队成员要相互配合,协商统一后再行动,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有相互合作,目标一致才能事半功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能力。解读漫画类题目时,首先要注意漫画的标题及漫画中的文字,然后按顺序观察漫画中具体的信息。概括画面内容,要做到语言简明,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进行想象虚构,只需把漫画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揭示漫画寓意,要注意揭示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要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本题示例:甲:个人做事要打好基础,不要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乙:团队成员要相互配合,协商统一后再行动,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有相互合作,目标一致才能事半功倍。
  3.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
  B.“芝麻大点儿的地方,还想踢足球?”这句话是缩小的夸张。“他酒没沾磨,心早就热了。"这句话是扩大夸张。
  C.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要求真实,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
  D. 导语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答案】B
  【解析】B 属于超前夸张。
  4.综合实与运用。(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