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150字。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一)
  (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3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面对(突如其来/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坚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①---90后   ②  00后 ③  青年一代 ④  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建造/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璧。           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精神。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向所有不幸感染的病患者表示慰问!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所向披靡/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下列加点字和注音无误的是(    )
  A .新冠 guān     共克时坚    涓滴之力
  B.诠quán释      顽强不屈    铜墙铁璧
  C.磅礴           永葆初心    历久弥mí坚
  D.承载 zǎi       惊涛骇浪    坚忍不拔
  2.文中词语选择合理的一项是(   )
  A.突如其来   建造    所向披靡
  B.突如其来   构筑    行稳致远
  C.不期而至   构筑   所向披靡
  D.不期而至   建造   行稳致远
  3.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顺序合理的是(  )
  A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
  B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
  C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D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4.文中语句对应的标点符号合理的是 (  )
  从古稀老人到---①---90后   ②     00后 ③  青年一代 ④  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
  A . -① “    ②  ”、“      ③    ”     ④  ,
  B.-① “      ②  -----       ③ ”        ④,
  C.-①《       ②   》、《     ③  》       ④  ,
  D.-① “      ②   -------    ③ ”        ④   。
  5.古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表示年龄的词语。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了一位老寿星,当即,乾隆皇帝赠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同行的纪晓岚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其实,这上联和下联都是表示这位老寿星的年龄的。这位寿星的年龄是(  )
  A .121   B. 97   C. 141    D.131
  6.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
  A.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
  B.古代“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一句中“三五”就是望日。
  C.“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这一句运用了年号和干支兼用纪年法。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别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二、(14分)
  (一)(8分)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选四题作答,全答则按照前四题计分)
  (1)关关雎鸠,▲。(《诗经关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