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9590字。
浙江省2022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三月模拟评估卷1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热衷于吐(tǔ)槽城乡生活方式切换带来的尴尬,惋惜于年俗差异的消失和集体仪式感的破碎,但我们依然年复一年地翘(qiáo)盼着回家。
B.经过缜密擘(bò)画,浙江高举“诗路文化带”的大纛,着(zhuó)手打造“三带一体”名片——浙学魅力人文带、诗画山水旅游带、“两山”实践标竿生态带。
C.西湖汇聚了历史上众多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史迹,成为中国传衍(yǎn)至今的佛教、道教等悠久文化传统的特殊见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泠(lín)印社。
D.老街也曾有过别样的繁华与喧嚣,而如今那些墙角爬着的藤蔓(màn)、半枯的豆荚(jiá),正沿着老墙攀爬,仿佛要刺破重重壁垒,遥望墙外的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照理说,父亲的人生与乐曲不太相融。[甲]他少年失怙,青年离乱,中年丧妻,老年寡居,岁月里写满苦难。可他偏不,年轻时代能默记整个戏曲脚本,老年重组武岙“鼓吹”,沉浸其中,不亦乐乎。[乙]是秉性中的乐天?还是现世苦难,需要乡音俚曲的中和?也许二者都有。父亲不但乐观,而且生性忠厚。他不止一次跟我讲起六十年前的一桩“蠢事”。那是抗战胶着阶段,浙东一带粮食紧缺。村里头几个头脑活络的年轻人,便想着收稻谷运到沈家门贩卖。兵荒马乱,以小舟涉重洋,前途未卜,这些头脑活络的主事者有种种理由推脱此事。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父亲,而且他们都相信,不管这船谷粜了多少钱,父亲是不会多拿一分钱的,只有父亲才会答应此事。[丙]果不其然,父亲答应上船,同去的还有一个牛台人,带着一支“老套筒”(这种枪不是打猎的猎枪,我猜大概是最早的“汉阳造”)。船到了舟山金塘岛附近,远远有飘着太阳旗的小艇过来,几个日本兵上了小船检查,查出那根“老套筒”,便不由分说。连人带船拖往舟山本岛。就这样,父亲和牛台人被日本人扣压了一段时间。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止 B.推脱 C.果不其然 D.扣压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田建平《宋代出版史》的出版,全面展现了宋代发达的出版文化,见证了宋代出版文化在世界历史上的辉煌,从出版史与文化史的角度拓展了宋史研究领域。
B.回到老家梁家河村的冯涛,很快就在村里成立了衡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创业举措不仅带动了梁家河村乃至周边村落的就业,也壮大了本村集体经济。
C.由北向南穿城而过的南河两岸种满了银杏、香樟等各种各样的树木,还有草地和花海,铺设了以青石板为主的游步道,在公共区域安置了观景台和休闲长椅。
D.天津歌舞剧院的演员在创作《渔童送福》时,杨柳青年画中一种乐器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借此将这种乐器研制了出来,消息传到网上,人们纷纷点赞。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令媛年纪小,才疏学浅,承蒙错爱,让她担任重要的职位,我们很感谢您。
B.本人昨天在教学楼遗失语文书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