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31950字。

  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初的对外联系是全方位的,包括陆上与海上。如六遣傅安、五遣陈诚出使西域,亦失哈七上北海。特别是郑和七下西洋,在客观上将亚洲乃至东非、欧洲等广袤之地连成了一个文明互动的共同体,构建了一个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的国际体系。
  明代中国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明前期对外贸易以官方朝贡贸易为主,也包含一定的民间私人互市贸易。从明末高宇泰所引《皇明永乐志》中的外国物品清单,明显可见明初对外贸易远盛于宋元之时。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是“走出去”,郑和下西洋促使对外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明后期的外贸,需要从白银的货币化过程谈起。明初禁用金银交易,但在市场与国家的博弈过程中,出现了白银自下而上从市场崛起的货币化现象,并大致在明中叶得到官方认可。由于自产白银数量有限,严重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拓展,客观上逼迫中国商人通过贸易从海外获取白银,再投入国内市场。16世纪40年代,日本银矿的急剧发展,正是在中国巨大需求的刺激下促发的。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人占据了菲律宾马尼拉,立刻了解到中国商人在贸易中只要白银,于是开辟了由中日经菲律宾到达墨西哥、秘鲁的航路,即“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这个所谓的“大三角贸易”跨越了三大洲,主要进行白银、中国商品的贸易。
  大规模的白银输入,是明后期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明朝有识之士已看到开海是大势所趋。只能因势利导。明朝的举措有两点:一是在福建漳州开海,“准贩东、西二洋”。明代国际贸易制度因此发生根本性变革,贸易模式从官方朝贡贸易为主向民间私人海上贸易为主转变,促进民间海商集团的崛起与海外贸易的繁盛发展。开海完成了关税从实物到货币的转变,也使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管理向近代海关及其关税制度过渡。二是在澳门开埠,这标志着明朝引进外商经营海上贸易的合法化,促成了广州外港的兴起。葡萄牙人在澳门经营中转贸易,在中国商民的积极参与下,开辟了多条海上国际贸易航线,推动“海上丝瓷—白银之路”的极大发展,建立起了全球国际贸易网络,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的历史见证。因此,以白银货币化为契机,明朝中国凭借自身变革的驱动力主动走向并参与塑造了一个“新型”整体的世界,而不是被动纳入一个西方的世界贸易体系。
  此外,对明朝嘉靖以后一直力图进入中国的西方文明,朝野上下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对于西方科技知识,大批中国士大夫表示认可与接受,“一时好异者成尚之”。由此可见,中西文明在交流方式上呈现总体平和的特征。
  从总体上看,明朝对外政策不是内向的,郑和下西洋在印度洋上贯通了陆海丝绸之路,拉开了经济全球化诞生于海上的帷幕。由于内部自身的变革趋向——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中国人开始主动走向海外。晚明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开端相联系,明人由此参与了塑造“新型”世界贸易体系的进程,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万明《“隐藏”变化中的明代中国与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代中国是当时世界最大经济体,这决定了明前期对外贸易以官方朝贡贸易为主。
  B.从白银货币化过程看,海外各银矿急剧发展与明代中国对白银需求旺盛密不可分。
  C.晚明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活动,并且逐渐主导了对“新型”世界贸易体系的塑造。
  D.开放海禁符合当时世界贸易发展大势,也使明代国际贸易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介绍明前期外贸特点后,接着从诱因、特征和举措等方面论述明后期外贸。
  B.文章中相关文献和引文的使用,不仅使文本内容充实,也体现了论证的严谨性。
  C.文章基于对明朝内部自身变革趋向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主动走向海外的论断。
  D.文章论述中西方交流时,从贸易“走出去”和文化“引进来”两个维度进行阐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十六世纪时跨越三大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助于中国商人从海外获取白银。
  B.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郑和七下西洋拉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帷幕。
  C.如果没有中国商民的参与,葡萄牙人开辟海上国际贸易航线的进程将会受到影响。
  D.西方科技知识能在嘉靖以后的明代中国顺利传播,得益于朝野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必须谋划长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