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23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古文,完成第16-19小题。(13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1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故人至/暮不来 D.令人/求故人
1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2)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
(3)方与之食________________ (4)起之不食以俟者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乙两文中体现的共同道理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宁波市江南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7~21题。(18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4)满则覆
16.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翻译: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
17.[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18.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3分)
19.(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2分)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3分)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新城第一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田子退金》,回答问题。(共17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