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1540字。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大学之道》)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从行文思路看,由现实转入梦境的句子是“ , ”。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方同学想搜集一些古人名言来指导自己待人接物,以下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敬人者人恒敬之,恶人者人恒恶之。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C.非淡泊勿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知识就如同棋子一样,它必须借助于思想的头脑才能生动起来,在整个棋盘上获得生命,从而发挥创造性。 也就是说,被知识充斥的文化散文必然“多实塞而少空灵”,必然使作品失了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①然而,当前的许多中国散文家或对此理解不够,或缺乏思想的穿透力
②还有,知识的过于堆积和充塞,使得文化散文密不透风,缺乏灵动与活力
③这样的散文当然难有长久的生命力
④知识也颇似木材,它只有在思想之火的点燃下方能产生光与热
⑤所以,他们往往费尽心思地旁征博引,却难以有深刻的思想风骨
A.④②①③⑤ B.④①⑤③②
C.①④②⑤③ D.①⑤③④②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
南帆
①通常的观念之中,谎言不道德。然而,文学话语允许虚构——一个巨大的特权。这首先表明,文学话语并未承诺人们即将读到的是一份真实的记录,譬如新闻报道或者历史档案文献。按照流行的观点,文学是想象飞翔。作家的叙事如同魔术家开始挥舞手杖:空荡荡的舞台上,几个人物突如其来地出现,一场战争已经打响……然而,这些想象有什么意义?
②这些想象即是一种意义生产。意义生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