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70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试题(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卡。
一、读??书(12分)
1.老师发现同学们在积累名言警句时,有时会无意中将字抄错,于是设置了一道每日作业题,命名为“语言诊室”。下面的句子是今天“语言诊室”的“病人”,请从中找出两个错别字,用楷体正确、规范地更正在田字格内。(2分)
2.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诗以缘情,文以载道,古诗文表情达志的方式很多:
(1)景中含情最常见。“ ,虎啸猿啼”之境,使人悲从中来,“浮光跃金, ”之景,令人宠辱偕忘;“云横秦岭家何在? ”,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 ,人迹板桥霜”,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
(2)借典抒情意蕴丰。《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 ”是李白对理想的渴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是刘禹锡感时叹逝的悲愤。
(3)托物喻理更形象。苏轼的《水调歌头》,道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哲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借“ , ”一句,阐明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道理。
(4)直抒胸臆慨而慷。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托古圣立言,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行路难》结尾处,李白于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信念。
二、读??思(38分)
(一)
“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下面的活动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展开,请完成以下任务。
【积累探究——认识“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3.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或故事,探究自强不惜的精神内涵,将表格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探究材料 内涵
名言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开拓进取
故事 范仲淹断齑画粥 ②
③ 不屈不挠
【名著解读——欣赏“自强不息”的别样演绎】
4. 品读艾青的《礁石》,将下面的诗歌鉴赏卡补充完整。(3分)
【观察实践——发现“自强不息”的凡人小事】
5. 历经世代传承,自强不息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我们身边很多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请从以下图片中任选一幅(图一除外),结合图中人物的身份特征,描绘其自强不息的样子。(3分)
风雨中的外卖小哥
我选图( ):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
我以为你听不见
周六早晨骑车送儿子去兴趣班,途中寒风刺面,两耳尤不堪忍。儿子把头靠紧我后背避风,再把小手缩进袖子,贴心地护住我双耳。上初中后,儿子学习紧张,父子俩难得有空闲聊。一路上,儿子兴致勃勃地述说着,我时不时回他几句。聊着聊着,儿子突然松开双手提醒我道:“爸爸,你轻点说,街上的人都看着我们了!”
“我以为你听不见!”话音未落,我却为自己的解释哑然失笑了:我岂不是也成了“掩耳盗铃”里的那个笨贼了么。双耳被捂,儿子讲话的声音听起来自然很轻。于是乎,我的嗓门也就大了——我以为他也听不见我讲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