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810字。
凉山州 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工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 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 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 05毫米黑色答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这部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多有涉及。比如,《国富论》通过描述当时古代中国经济繁荣的景象,提出了大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雏形。亚当??斯密写道∶"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久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是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金久地的国外市场,那么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提高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比欧洲任何国家富裕得多,而中国和欧洲生活资料的价格,大相悬殊。中国的米价比欧洲国家的小麦价格低廉得多"。由于生活资料的价格低廉,更加有利于人口增长。"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干农业劳动者 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于技工"。
《国富论》不仅描述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状况,而且指出了中国古代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亚当??斯密认为."中国似平长期处干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程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在亚当??斯密看来,"中国耕作者终日劳作,所得报酬仅够购买少量稻米,技工的状况更恶劣。欧洲技工总是漫无所事地在自己的工场内等候顾客,中国技工却是随身携带器具,为搜寻,或者说,为乞求工作,而不断在街市东奔西走。中国下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乏国民的贫困程度"。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高宦巨豪,拥有比欧洲最富裕的人都多得多的奴仆。而且这些大官富豪,持有过剩食物,能够支付较大数量的粮食来交换那些产额甚少的珍奇物品,例如富翁竞求的金银宝石"。
《国富论》认为,当时的中国执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经济发展。"近代中国人极轻视国外贸易,不给予国外贸易以法律的正当保护。""在今日中国的情况下,他们除了模仿他们的邻国日本以外,几乎没有机会模仿其他外国的先例来改良他们自己。"封建王朝的闭关自守以及法律制度和政策,也成为长期经济停滞的重要原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源于对商业社会的研究,而商业社会应该是追求物质利益.讨价还价和自由贸易的社会,因而需要通过自我利益为动机、以价格信号为指导的市场机制去调节经济资源的配置。在《国富论》这部著作中,亚当??斯密谈到一些古代中国违背价格和价值规律的现象,特别是劳动者报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报酬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实际上是用市场经济原理揭示了古代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存在的特殊问题。
亚当??斯密多次提到,古代中国劳动者报酬过低.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但是劳动者终日劳作,所得报酬却很少。"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市场,劳动的真实价格,即劳动者得到的生活必需品的真实量,却不如欧洲劳动者。"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长期"陷于停滞状态,我们就不能希望在那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10月30 日,第 10版;作者欧阳岭。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1776 出版的现代经济学开山之作《国富论》,多次提及古代中国经济的繁荣,说明迟至 18
世纪末,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具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B.亚当??斯密认为古代中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水运交通比较便利,单是国内市场就能支持很大的制造业。
C.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比欧洲任何国家都富裕得多,而生活资料的价格却相对较为低廉,,这有益于人口的增长。中国政府的政策有益于农业而不利于手工业。
D.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长期陷入停滞状态,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出现极高的劳动力价格。
古代中国技工的报酬更低,这就不利于古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通过介绍《国富论》对古代中国经济的论述,来阐释用市场经济原理揭示古代中国经
济运行机制问题的观点。
B.在论证《国富论》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多有涉及"时,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
法,使文章结构严谨而紧凑。
C.无论是论述古代中国经济的繁荣还是停滞,亚当??斯密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既举中
国的例子也举欧洲的例子。
D."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于技工","据说"在这里看似很随意,却恰恰反映
了作者论述的客观和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富论》通过描述当时古代中国经济繁荣的景象,提出了大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雏形,这
个"雏形"是指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并合理利用国外市场的发展模式。
B.亚当??斯密认为古代中国之所以比欧洲任何国家都富裕,原因有二∶一是古代中国生活资
料比欧洲廉价;二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政策特别爱护农业而不利于手工业。
C.《国富论》也讨论了古代中国经济长期停滞的问题。亚当??斯密认为法律制度是一个可能的原因,"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古代中国的经济可能会有较大发展。
D.亚当??斯密认为,贫富的巨大差距也是导致古代中国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原因。中国的穷
人比欧洲穷人更穷,而中国的富人比欧洲富人更富,报酬与增长不匹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再设计"指的是把平常物品的设计再做一下。你可以称之为一种试验,一种把熟悉的东西看做初次相见般的尝试。再设计是一种手段,让我们修正和更新对设计实质的感觉。这种实质隐藏在物的迷人环境中,因过于熟悉而使我们不再能看见它。
从零开始搞出新东西来是创造,而将已知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