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750字。

  奉贤区2022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 填空。
  (1)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杜甫《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无之以为用。(《老子》四章)
  (3)《蜀相》中,作者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称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 《登高》    ③. 故有之以为利    ④. 三顾频烦天下计    ⑤. 两朝开济老臣心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潦”“浊”“频”“烦”“济”。
  2. 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鲁迅对《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十分欣赏。他在这方面有精彩的评价:“书中故事,为亲所闻,为说真实,为于诸女子无讥贬。说真实,故于文则脱离旧套,于人则并陈美恶,美恶并举而无褒贬,有自愧,则作者盖知人性之深,得忠恕之道,此《红楼梦》在说部中所以为巨制也。”我觉得这不仅是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也是鲁迅自己的创作纲领。_____。
  ①虽然思想平庸
  ②鲁迅笔下 孔乙己、祥林嫂等小人物
  ③鲁迅对此类人都是心怀悲悯。
  ④并不是恶人
  ⑤但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A. ②④①⑤③ B. ②①⑤④③ C. ①⑤④②③ D. ①④⑤②③
  (2)下面是某大学学生会主席在迎新仪式上的发言片段,以下4处画线中,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学弟学妹们,你们【甲】十年寒窗,苦辣尝尽,身经百考,【乙】过关斩将,来到我们这片沃土。大学的生活将是【丙】丰富多彩、【丁】不一而足的,希望大家拥有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不虚度青春年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B    (2)D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本题中,首先提到鲁迅作品中的小人物,即②;然后再说到这些小人物的特点,根据“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可以看出①在⑤前面;而不是恶人是作者认为的这些小人物的一些优点,所以④在⑤后面;最后说到鲁迅对待这些小人物的态度,即③。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这里面学生会主席对学弟学妹们的发言,用到学生身上是正确的。
  过关斩将:比喻竞赛中战胜对手,进入下一轮比赛,也比喻在前进中克服困难。这里指学生身经百考,在考试中战胜对手,从而考入大学。运用正确。
  丰富多彩: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富。这里面是说大学生活内容丰富。运用正确。
  不一而足:形容同类的事情很多,不可尽举。这里面是说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并没有列举同类的事物。运用错误。
  故选D。
  二、阅读(70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作家与地域的关系,作家的地域性写作,只能看作是一种写作现象,并非写作准则,更不能据此做出价值评判。每一个作家总是与地域相关,他不可能凭空产生,若细加探究,任何作家的地域影响多多少少会在作品中显现。诸如某些作家的南方特征,那种南方气候、氛围、甚至气味的痕迹在作品中的不自觉流露。但仍有一些优秀作家,并不受地域的限制,纳博科夫从俄罗斯途经英国流亡到德国,之后又从法国流亡到美国,无论他在德国时期还是美国时期,均写下以那些地方为背景的杰出作品,或者也可以说,纳博科夫的地域性始终处于流动之中,而我更愿意把它称作离散写作。
  ②更深入地说,地域之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