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400字。

  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当自然哲学家开始将理性探寻与经验研究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科学方法,提出属于科学共同体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的时候,一种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崭新文化——科学文化便孕育成长。她是科学共同体围绕科学活动所形成的一套全新的价值体系、思维模式、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科学文化诞生于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自由民对纯粹知识、对“无用之用”学问的追求,就培育塑造了西方文化中探究自然秘密的好奇心和理性传统。形而上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为进一步追求建立严整自洽的逻辑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思维训练。基督教经院哲学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更是直接酝酿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以求真、实验、证伪、定量等范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逐渐成为科学共同体的伦理规范和精神追求。此后,近代科学以具有强大解释力、说服力的丰硕成果,生动彰显了“知识就是力量”的丰富内涵。科学改变世界,知识激荡人心,科学文化向社会广泛渗透,随之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同样,中国人在认识并改造自然世界的进程中,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明传统。顺应自然,注重整体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强调天人合一、生命感悟、欲辨忘言,是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她指导中国人有效地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与自然相处,并造就了历学、农学、医学、天文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重视整体、关联、综合、包容、感念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与强调理性、批判、怀疑、分析、实验、精确的西方科学文化有着不同的底色。在不同底色上建立起来的科学文化必然有所差别,各有特点,各有所长,需要交流互鉴,相互学习。必须承认,就近代科学而言,中国是落后的,中国尤其需要向先进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弘扬近代科学精神,要虚心,要诚心,要甘当小学生。
  中国当前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发展阶段,中国仍应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文化为重点。无疑,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审视,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但当前更重要的是要强调科学发展的进步意义,加强科学普及,大力弘扬近代科学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让科技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摘编自韩启德《中西方科学文化的同与不同》)
  材料二:
  无论是解决“卡脖子”难题,还是消除“数字鸿沟”,抑或是提升大众新冠疫苗接种意愿,都离不开科学文化的建构。科学文化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类型,它以现代科学精神为核心,既包含科学的知识形态,也包括科学探索中的理性、求真精神,还包括科学与社会之间所产生的互动效应,在整个文化生活中举足轻重。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文化的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
  发展科学文化能够促进国民核心文化素养提高,形成理性求真精神风貌。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比2015年提高了4.36个百分点,但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卫生事件中,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尊重科学、掌握科学思维方式才能在这样的突发事件中拒绝谣言、理解专家倡议、自觉进行必要防护。发展科学文化有助于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思维的推广和普及,可以直接促进科学素质提
  (摘编自谭笑《发展科学文化是当下紧迫课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学文化孕育成长于十六、十七世纪时的欧洲,她是科学共同体围绕科学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化。
  B.强调科学发展进步意义,加强科学普及,大力弘扬近代科学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目前尤为重要。
  C.尽管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较五年前翻了一倍有余,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D.要想让科学创新有效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必须与经济体系、教育体系、生态文明等形成有机网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同样非常重要,不宜过分强调其实用价值。
  B.因有西方经验作为借鉴,中国将少走弯路,科学文化不久也会成为主流价值观。
  C.在某些突发事件中,人们之所以相信谣言,就是因为他们未能掌握科学思维方式。
  D.科学文化作用巨大,只要发展科学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实现。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近现代“科学精神”的一项是(3分)(    )
  A.自由地探索未知世界,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
  B.对每一个概念都要严格定义,明确其内涵与外延。
  C.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D.清代学者阮元说:“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某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宣称,可通过所谓的“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让煮熟的鸡蛋变回生鸡蛋,且能孵化出小鸡,其论文于2020年6月刊登在国家某正规刊物上。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记萨镇冰先生
  冰心
  萨镇冰先生,永远是我崇拜的对象,从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常常听见父亲说:“中国海军的模范军人,萨镇冰一人而已。”从那时起,我总是注意听受他的一言一行,我所耳闻目见的关于他的一切,无不加增我对他的敬慕。时至今日,虽然有许多儿时敬仰的人物,使我灰心,使我失望,而每一想到他,就保留了我对于人类的信心,鼓励了我向上生活的勇气。
  海军上将萨镇冰先生,大名是鼎铭,福建闽侯人,一八六〇年(?)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