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1660字。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明的博士论文并没有剽(piāo)窃,这一点毋庸质疑。其立论宏阔,从多个角度对核心话题的思想精髓、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延伸性阐述,语言也无可挑剔(tī)。
B.那群人,个个高挑(tiāo)的身材,坚实的脊背,在阳光下立正,稍(shào)息。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群虎贲之士。在烽火硝烟中,他们用血与火演译了一个又一个悲壮的传奇故事。
C.不少人钟爱诗词歌赋,或许浅尝辄止,似乎还不上档(dǎng)次,但仍笃(dǔ)爱。一首“当时已惘然”的《锦瑟》,究竟表何情达何意,往往聚讼不已,却还是喜爱有加。
D.这里没有华屋,只在小小的一隅,放着并不起眼的翘(qiāo)翘板,却并无来玩的孩童,只有几位精神矍铄、面容清癯(qú)的老者,煮一壶经年老茶,亦或小酌一杯清冽淡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红岩》,是革命历史小说中影响最广的一部。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传播,形成了赫赫有名的红岩文化。
长篇小说《红岩》在1961年正式出版后好评如潮。小说一出,洛阳纸贵,出版后不到两年时间,就多次重印。北京所有的宣传机构几乎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纷纷著文介绍。书店门前,人们排着长队争买《红岩》。有读者说道:【甲】“我不只一次地在大街上、公园里、电车上听到朋友们在谈论着《红岩》,他们时而谈到威武不屈的许云峰,时而谈到坚韧倔强的江姐,时而谈到勇敢沉着的成岗,也时而谈到为了党的事业而长期装疯的华子良……”【乙】红岩热还带来了各种艺术形式的改编热潮,长期以来,红岩故事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岩现象”。【丙】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红岩精神在今天依然是人们精神力量的源泉,它的时代价值更加彰显。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赫赫有名 B.好评如潮 C.洛阳纸贵 D.几乎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甲 B. 乙 C. 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5.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4分)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