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290字。
泸州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冲刺试卷(二)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3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题。(10分)
材料一
①深海生物的颜色其实并没有浅海生物的颜色那么丰富,甚至很多深海生物都是通体透明的。
②那么,透明生物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们认为,在不同环境里生活的动物,各有一套保护自己的本领。而在深海生存的生物,隐形是它们的绝技之一。在没有光线的深海区,这些生物因为透明,可以更容易地躲过捕食者。所以,透明身体的进化与形成,的确是一种为了逃避捕食者而进行的自我保护。
③以玻璃章鱼为例。它们的身体几乎全透明,只有消化系统、视神经和眼睛可见。而为了更完美地隐形,它们的眼睛也进化得相当有特色——不是那种普通的、大大的圆眼睛,而是一种被拉长的管状眼睛。这样结构的眼睛虽然会损失部分视觉,却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在阳光下投射的影子,从而更不容易被下方的掠食者发现。而且研究者发现,玻璃章鱼一直都是直立向上地游动,这应该也是为了尽可能地缩小身体投射到海底的影子。
④玻璃鱿鱼也是如此。它们生活的海洋深度通常在200米到1000米之间,身体已经完全透明,但大眼睛却不是透明的。所以,原本在它们下方游动的掠食者可以很容易就发现玻璃鱿鱼的眼睛投下的影子。但玻璃鱿鱼又进化出另一种功能让自己“隐形”——它们的眼睛下方有一个发光体,能发出一种可调节的光,制造出“发光消影”的效果,这个过程有点像阳光经过滤镜后照射下来就不会让滤镜产生影子,玻璃鱿鱼也由此让身体下方的掠食者发现不了自己。只不过,从其他角度看的时候,玻璃鱿鱼发出的光却十分明显——如同海水中吸引掠食者前来的灯塔。
⑤总之,深海生物的透明就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选择,真正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如果仅仅认为它们是为了隐形而变得透明也未必完全正确,毕竟深海通常漆黑一片,很多掠食者的眼睛也已经退化,是否能隐形并不是特别必要。况且,透明的身体看上去似乎也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但深海没有阳光,生物不需要靠颜色来吸收阳光保持体温,而合成色素细胞反倒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透明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摘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材料二
①我们都知道章鱼和鱿鱼能利用色素细胞使自己融合到周围环境中,但其他海洋动物如何隐形呢?
②生活在深海的动物,它们往往与沙子或岩石融为一体,或者隐藏在珊瑚中。不过,深海通常是漆黑一片,很多掠食者的眼睛已经退化,隐形并不是很有必要。
③靠近海面生活的动物在躲藏时,则会利用生物发光效应,展示出令人炫目的色彩效果,使位于下方的掠食者误以为是阳光照射水面时产生的波纹。
④而生活在远洋带海水中层的动物,则没有以上两种选择。因此,变得透明就成为它们隐形的最简单方式,使光线能完全穿过身体。
⑤在开阔的大洋中,由于缺乏可供躲藏的岩石、裂缝等,变得透明也成为非常理想的隐藏方式。因此,变得透明成为许多完全毫无关联的动物们共同的选择。
(摘自“中关村在线”,有删改)
1.材料一的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材料二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写的?请简要说明。(3分)
3.上面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了章鱼和鱿鱼通过变换身体色素细胞达到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的自我保护效果,材料一详写,材料二略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4~7题。(15分)
炸 豆①
阿 慧
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②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炸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