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1690字。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 语文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域扩展与所研究问题的多样化,逐渐出现了许多无法用经典定量分析方法计算的“模糊量”。比如,对某个领域的家庭经济能力的评价,往往可以分为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等;对人的身体素质评价,身高往往分为高、中、矮,等等。这些便是量的模糊性,即模糊概念。为解决模糊概念与经典定量处理方法之间的矛盾,便出现了使精确概念模糊化的模糊思维方法。
  “模糊”一词译自英文“Fuzzy”,在字典中除有“模糊”的含义外,还有“不分明的”和“边界不清的”的意思。模糊性是客观事物所呈现的普遍现象,主要指客观事物差异中的中介过渡的“不分明性”,或者说是研究对象的类属边界或性态的不确定性。虽然模糊事物没有绝对界限,但还是有相对的标准与合理性的。同时,模糊性中又允许主观性的存在,因为对模糊事物各人心目中的界限不会是完全一样的,承认一定的主观性是模糊性的一个特点。此外,人们心目中的界限又形成一定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因而其又是客观的。模糊性正是对这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反映。
  隶属程度的思想是模糊思维的基本思想。例如,我们描述“年轻人”这一模糊概念的隶属程度,在面对人在多大年龄算年轻人的问题时,可以给出一个模糊范围。这样,100个人或许可以给出100个年龄范围的模糊集合。
  由于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多值逻辑思维,即把过去的(0,1)二值逻辑推广到[0,1]闭区间上任意取值的多值逐辑。可以说,模糊性是精确性的推广和延伸,而精确性则是模糊性的极端。所以说,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研究事物的模糊性时,切不可忽视事物的精确性。正确理解和处理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重要。
  客观世界的许多现象都是模糊的,如果对这些模糊概念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所谓经典思维的方法去处理和研究,将会得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结论,更不会促使模糊控制机器人、模糊控制汽车、地铁等产品的出现。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要弄清楚哪些是精确现象,哪些是模糊现象,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再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模糊聚类分析、模糊模型识别、模糊评价、模糊决策、模糊线性规划、模糊控制等方法,构成了模糊思维方法应用领域的重要手段。
  目前,模糊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具体的研究成果。比如,模糊思维方法在土壤评价中的应用,模糊思维方法在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等。此外,在工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政策评价等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思维方法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而言,榄糊综合评价是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目前,模糊技术的应用和模糊产品的开发十分广泛,像洗衣机、微波炉照相机、吸尘器、空调、电冰箱、电视机、录像机等,都贴着模糊控制的标签。此外,模糊控制的无人驾驶模型,成功地把模糊逻辑应用于航天飞机的对接和姿态控制及星际跟踪系统等许多尖端技术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将模糊思维方法应用于控制领域,可以更真切地模拟人脑思维和判断,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选择和控制,从而推动智能化新技术发展。
  (李群《重视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
  材料二:
  什么是模糊思维?模糊思维是人们对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的思维,是意识的非确定性和若明若暗的投影。作家决不用严格量化的语言和完整的三段式来表达意境,塑造人物。这就是说,人们认识活动的有效性、多样性、深刻性,并非单纯来自明晰、精确的认识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相反,各种模糊思维形式和语言表达在人们的交往活动和知识交流中,有时更具有广泛、完美和高效的特征。
  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最初的构思常常是模糊朦胧的。作家贾平凹在他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后记中说:“我的一些作品,是在一种意会的但说不出的朦朦胧胧的意识中产生的……”当代很多小说的主题就较为模糊,很难用几句话把主题说清。如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等。文学创作中,模糊性的表现手法,都产生了相当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和某些精确描绘相结合,将使形象更为丰满动人。
  总之,模糊思维不但作为模糊数学的集成名称存在,也是作为非自然科学的基本单位显现着。
  (董小玉《文学创作中的模糊思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问题时,要弄清楚哪些是精确现象,哪些是模糊现象,如果是模糊问题可以用经典思维去处理。
  B.在航天飞机对接和姿态控制及星际跟踪系统等领域,基于模糊控制的无人驾驶模型已经应用了模糊逻辑。
  C.模糊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在工农业等多个方面,也将渗透进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
  D.由于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了多值逻辑思维,所以可以推断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模糊事物的类属边界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绝对界限,但还是有相对的标准与合理性。
  B.模糊概念与经典定量处理方法之间是有矛盾的,所以处理模糊问题时,尽量避免精确定量的干扰。
  C.材料二从文学创作的构思、主题、表现手法三个角度列举了模糊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D.模糊思维不但作为自然科学范畴的集成名称存在,也作为文学、哲学的基本单位显现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发展中经济指标GDP统计分析。
  B.《国务院关于节约粮食的通知》精准及时。
  C.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时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
  D.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模糊思维方法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本次列车终点
  王安忆
  陈信从新疆回到了上海。过惯了一个人省心的日子,如今感到真烦心。第二天是礼拜六,他天不亮早饭没吃便出了门。他想出去走走,找个开阔一点的地方。在空阔的北方过惯了,在上海总感到气闷。
  他顺着江岸向前走去,前边是外滩公园。一进去便是一个喷水池,水从假山顶上落下,落在池子里。记得很久以前,水不是这么直接落在水面上的,水珠子落在一把伞上。伞下是一个妈妈,搂着两个孩子,笑嘻嘻地挤在一起躲雨。他小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座雕像时,是多么惊讶,多么喜欢。现在想起来,雕像是在冥冥中引起了共鸣。他们从来就是这么生活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