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240字。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这句话何其爽直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菲尔、伦伯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亲切地表示画家“艺术心灵的探险史”与造物肉搏时的悲剧与光荣的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然而北齐时(公元五五〇——五七七年)曹国(属土耳其斯坦)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域影响者。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
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而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是返于纯净无欺。法国大画家安格尔说:“素描者艺之贞也。”
中国的素描——线描与水墨——本为中华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自不待言。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材料二:
在中国画的技法观念中,笔墨一体,讲究“写”。行笔过程的徐迟、提按富于节奏韵律感,笔痕墨迹能体现画家的修养与心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用色大多归于“染”,与西画的填、刷、涂相近,好像只是像油漆工一样的简单劳动。其实不然,用色也一样要讲究笔法。王伯敏在《中国画在布局与用色上的特点》一文中说:“线是中国绘画造型的基础,是中国绘画的表现特点之一,中国画对明暗、色彩处理上另有一套办法,比如说中国山水画,画家的表现方法是通过山形水貌来表达山川的精神特质。”当其画山形时,中国画家注意点不是山形的明暗,更多注意的是山形的结构。因此,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就不同于西洋画,就不是利用明暗来分面,而是用“笔锋巧变”的线条来进行对形体的组织,于是就产生各种描法皴法,也有各种点法。
素描,有一种体式叫结构素描,改变了明暗块面造型的手法,用变化丰富又极具质感的线条来组织结构,呈现对象的内在本质关系,与中国画的线条造型殊途同归。海上画派画家任伯年、吴昌硕诸家的没骨画法,既得色彩之绚烂丰富,又得骨法用笔之美;岭南画派赵少昂,以色为墨,也讲究点写的笔法变化,作禽鸟昆虫,极尽色彩之美,兼得用笔用锋的精细微妙;长安画派石鲁作西北山水,纯用朱砂朱漂勾写,讲究用笔的干涩使转,尽得黄土高坡的浑厚风骨。有人把黄宾虹称为半个印象派,晚年变法用短笔兼点兼皴,类似于莫奈与梵高的“洋笔法”,使其作品呈现出油画般的厚重结实,而且焕发出印象派的明朗和野兽派的热情。印象派都有笔法之妙,何况讲究写意精神的中国画。
(节选自韦广寿《中国画的用色与用墨探析》)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洋画的素描,因为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心理趣味,一直以来是油画的基础。
B.西洋线画运用线条时紧贴外物的轮廓以把握坚固实体,这与传统中国画不同。
C.宋元花鸟画用纯净优美的曲线来描摹花鸟的体态轮廓,达到以线示体的高峰。
D.任伯年、吴昌硕等中国画家对线条造型的运用,与结构素描其实是殊途同归。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洋油画因为注重彩色的纷华灿烂,未能轻装简从,所以无法把握物的轮廓、动态和灵魂,物象也难以启示它的真形。
B.我国的绘画不论线描还是水墨,都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宋代后便走向衰落,说明中国素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C.中国山水画通过山形水貌表达山川的精神特质,这就决定了画家用“笔锋巧变”的线条而非山形的明暗来组织形体。
D.北齐曹仲达的“曹衣出水”,近现代画家黄宾虹被称为“半个印象派”,表明中西画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与借鉴。
3.中国画运用线条讲究气韵生动,下列艺术作品的风格与此相异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中西画的相似点。(4分)
5.明汪砢玉引一位托名“有芒氏”的论画语说:“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请结合材料,以中国山水画为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补 天
鲁迅
(一)
女娲忽然醒来了。
伊似乎是从梦中惊醒的,然而已经记不清做了什么梦;只是很懊恼,觉得有什么不足,又觉得有什么太多了。煽动的和风,暖暾的将伊的气力吹得弥漫在宇宙里。
伊在这肉红色的天地间走到海边,全身的曲线都消融在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