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6道题,约7860个字。
2006年广西河池地区中考语文科模拟试题(2)
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乡三合中学韦芳丽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
1.请你细心地根据拼音写汉字,耐心地给加点字注音,静心地更改错别字,并将汉字或拼音书写在答题卷里。(2分)
(1)(qíng)天撼地 (2)(1iáo)以自慰 (3)头晕目眩 (4)毛骨耸然
2.仿照例句,任举—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2分)
例:竹 正面: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反面: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有节外生枝的恶习。
事物名称: 正面: 反面: 。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B.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4、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烈强悍激人奋发;__________。
5、走近名著。(2分)
班上开展“走近名著话英雄”的活动,请从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仿照下列“颁奖词”写一段简短的话,既要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要揭示人物性格。
感动中国2005年颁奖词(节选)
魏青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_ 。
6、默写(8分)
(1) 李商隐的《无题》中运用美丽的神话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 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诗句是:______ ,_ 。
(3)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4)晏殊的《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两句借物传意,融情入景,被人们称为奇偶佳联。(5)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辩护:“常站河边难免跌于水中。”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6)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常引用陶渊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的超然物外、悠然自乐的情怀。(8)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文言文阅读。(11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 (2)万钟则不辩礼义 万钟
(3)与我何加焉 何加 (4)得我与?得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2分)
10、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
11、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1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①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 ,然后从 两面论证论点。
②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 ,“甚于死者”是 。
③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
13、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二)欣赏下面古代诗歌,完成14—15题。(6分)
西 江 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14.这首词上片从 (感觉)角度描写,意在衬托夏夜的寂静,下面则写视觉效果,“忽见”一词表现词人的 之情。(2分)
15.这首词每一句都描写了一幅生动优美的图画,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简要描写一下它所表现的画面。(4分)
我最喜欢的诗句:
我所描绘的画面: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失根的兰花》,完成16—20题。(14分)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笑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