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10字。
高考复习最易忽略的文化常识:历法+刑罚
【历法常识】
1.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
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与妻书》)
(2)帝王年号纪年法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
(3)王公年次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年号和干支兼用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梅花岭记》)
2.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
古代纪月,常用序数。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十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
四月初五日辰刻。(《三元里抗英》)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游褒禅山记》)
(2)时节纪月法
有的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孟春(1月)”“仲秋(8月)”: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
(3)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
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
3.纪日法
(1)干支纪日法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
(2)序数纪日法
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三元里抗英》)
(3)特定称谓纪日法
①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阎典史传》)
②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