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60字。
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
一、古诗文 (36 分)
(一)默写(12 分,第 1—4 题每题 2 分,第 5 题 4 分)
1.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3.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命亭记》)
4.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中与“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表达的情感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 6—9 题(12 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闸笛賦,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哲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 【甲】诗是作者刘禹锡写给友人__________(人名)的回赠之作,并以“ ”自比。
【乙】文记录了作者__________ (人名)贬官黄州期间的生活片段,自称“ ” (4 分)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向子。(3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上面的诗文,填写下表。(2 分)
篇目 作者自我排遣的方式 作者相同的生活态度
【甲】 喝酒振奋精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甲】诗首联交代了被贬的时间和地点;【乙】文先记叙,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 【甲】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乙】文融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表达了复杂微妙的心境。C.【甲】诗和【乙】文都写于作者被贬之后,字里行间饱含了辛酸和悲凉。
D.【甲】诗和【乙】文都抒发了真挚的情感,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的共勉。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12 分)
陶公① 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髮② ,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③ ,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 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世说新语??褒赏篇》
注释:①陶公:即陶侃,字士衡,晋泸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②髪(bì):假发。③锉(cuò):碾碎,荐:
草垫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明旦去___________ (2)汝但出外留客___________
11. 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同郡人范逵因朴素而出名,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
B. 同郡人范逵因朴素而出名,举止孝顺清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
C. 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
D. 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举止孝顺清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住宿做客。
12. 文中范逵“深愧其厚意”,联系前后文,陶侃母子的“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语句回答)(2
分)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髮,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认为范逵回洛阳后,会从哪几方面“相为美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34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7 题(16 分)
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刘可翔
①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潮涨潮落,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