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430字。
上饶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传统诗学中有“诗能穷人”“诗能达人”等观念,女性文学中也有“才女命穷”“才女福薄”“诗以穷工”“福慧双修”等与之相对的诗学观。闺秀诗学中的“诗能穷人”并不是性别观照下的集体想象或文人书写方式,而是才女文学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数以千计的才女在充满穷愁的文学生态中践行着“诗穷而后工”的诗学观,她们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女性文学,更凸显了对自身生命价值与文学理想的执着追求。
②从古至今,能诗都是公认的才女特征。谢道韫被称为柳絮才女,就是因其吟出了“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丽句。胡应麟《诗薮》云:“汉以下妇人能文甚众,而有集行世,则六朝为多。”六朝时能文有集的妇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谢道韫为代表具有林下之风的才女,一类是以张玄之妹为代表具有才质贤德的闺秀。才女的特质是能文有诗才,论者更关注其作为文学女性个体的才华;闺秀被关注的首先是其社会身份及与身份相配的妇德,然后才是文学才能。闺秀遵循妇德而被社会赞扬,才学只是其德行的一部分。彭玉麟《絮香诗稿序》说:“《诗》三百篇,半女士所作也。自古迄今,能诗者谓之才女,然或有才无节如文君、文姬、朱淑贞之流,虽有才,曷足贵哉!”为人熟知的才女如文君情动、文姬失节、清照再嫁、道韫天壤王郎之叹,都被认为属于妇德缺失。
③明中叶以后,对才女的关注从妇德缺失逐渐转向“才女福薄”“才女命穷”,故而“天折当年”常与才女并提。胡应麟《诗薮》说:“若陶婴、紫玉、班婕妤、曹大家、蔡文姬、薛涛、易安居士,古今女子能文,无出此十数辈,率皆寥落不偶,或天折当年,或沉沦晚岁,或伉俪参商,信造物于才,无所不忌也。”这类话语的提出与论者将才女和美色相联系有很大关系。叶绍袁提出德、才、色为女子“三不朽”,将才、色作为品评女性的重要标准。才女或堪称“国色”,或见者惊为“天人”,而“红颜薄命”因此便与“才女命穷”紧密相连。红颜之所以薄命,是因为过于展露自身容貌而遭受贬抑;才女则因过多显露自身才学而招致厄运。明末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才女多是“福薄命穷”的典型,因此,“才女福薄”“才女命穷”便成为当时的流行话语。
④清代才女命穷福薄的亦不在少数。《清代闺秀诗文集丛刊》中确知生卒年的才女作家约有230位,未满30岁即去世的80多位,约占总人数的35%;50岁至80岁去世的约80人,亦占总人数的35%。值得注意的是,长寿的才女中至少一半或早寡,或遭家庭变故。尤其是在清初及清中叶,才女因社会动荡而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的现象极为突出。《闺秀诗话》开篇即言“才女命穷”,诚非虚语。“才女福薄”是真实的女性文学生态。
⑤虽然“诗能穷人”“闺阁能诗,率多薄命”“女子多才关薄命,诗人稿成抵成名”这些话语带点幽怨哀伤的色彩,但才女闺秀却仍旧笔耕不辍:并且在“诗穷而后工”的诗学观下,才女闺秀以“才福“诗福”作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标准,以“福慧双修”作为自己的文学理想,展示了崇高且具有性别特征的诗学追求。
(摘编自宋清秀《“才女命穷”与“福慧双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能穷人”是才女文学穷愁生态环境的体现,也是社会动荡的真实写照。
B.六朝时社会对才女与闺秀的关注点有差异,闺秀首先被关注的不是文才。
C.“才女福薄“才女命穷”成为明末的流行话语,是因为才女们妇德的缺失。
D.清代才女作家要么早逝,要么早寡,故而“才女福薄”是真实的女性文学生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总说,然后按六朝、明代、清代的时间顺序展示了闺秀诗学“诗能穷人”的状况,最后总结。
B彭玉麟在《絮香诗稿序》里的论述,表明古代对闺秀的德行比较看重,其才学只被视为德行之一。
C,本文运用例证法、引证法有理有据地阐述了才女的文学穷愁困境,但女性文学创作并未因此暗淡。
D.作者对“诗能穷人”“闺阁能诗,率多薄命”等话语是很不认同的,认为才女们能笔耕不辍,精神可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才女命穷”“诗以穷工”等诗学观与传统诗学中的“诗能穷人”等观念意思相近。
B.在古代无论是才女还是闺秀,她们的生存与创作空间大都受到极大限制。
C.对女子的评价在明中叶后,由关注妇德到才色俱佳,说明女子地位提升。
D.才女闺秀以“福慧双修”作为文学理想,展示了具有女性特征的诗学追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里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