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81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男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必修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近期,一批描摹时代风貌、聚焦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集中上映,如《北辙南辕》《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等剧,给屏幕带来一股新风。然而,其中一些作品在摹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却消解了其艺术性,让作品的传播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大打折扣。
②现实题材作品应具备现实主义品格。以此反观当下创作会发现:有的现实题材作品悬浮于现实之上,游走于生活之外,用臆想来构建故事、用标签来定义人物;有的现实题材作品把自然主义当作现实主义,用纪实性代替故事性,用生活流代替戏剧感,用宏大叙事代替人性观照。这样的作品都有违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美学原则,与艺术创作的目的南辕北辙。真正符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品应着力提升艺术性,既要从细微处还原生活质感,又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既要回归真实,又要有诗意引领。
③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要把握好纪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诚然,纪实性与戏剧性并不冲突,但是如果把故事片拍成纪录片,就失去了叙事性影视艺术必备的风格特征。有的影视作品在故事中穿插大量纪录片或纪实风格的影像素材,忽略了故事的戏剧性建构,令故事情节苍白无力、松散寡淡。而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总是在拥抱现实的基础上托举现实,把情节密度高、戏剧张力大作为重要的美学追求。如电视剧《山海情》,把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愿景进行富有戏剧性的深度融合和精准阐释,在细节中发现伟大,在点滴中走向崇高。
④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要把握好普遍性与典型性的关系。在现实中,俯首皆是生活的原生态,如何浓缩提纯,在有限的篇幅内、规定的主题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尤为重要。要把生活中的普遍性、常态化提炼成故事中的独特性和典型化,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寻找烟火人间里的真感情,发现平凡小事中的正能量。要把代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生活本来面貌的典型社会环境和典型家庭环境作为故事的特定背景,塑造代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一类人共同特点的典型人物,让人物的遭遇、经历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具有高度的广泛性和概括性,塑造“熟悉的陌生人”。
⑤提升现实题材作品的艺术性,还要把握好市场化与风格化的关系。现实题材创作要争取票房和收视率,关键在于话题性的把握。创作者要精准捕捉社会热点,对社会话题报以深切的感悟和理解,敏锐发现热点背后的社会思潮和现实困惑,从小切口破题,以多角度解题,用大情怀点题。与万千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现实题材创作得以立足的基础,也是收获社会效益的保障。像《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等作品引发观众广泛讨论,持续推高观看热度,也收获了颇丰的市场回报。然而,市场化容易让作品陷入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窠白。真正能够体现艺术性的创作是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融入风格化、个性化的创作特点,既要以现实主义为旨归,又要努力释放艺术个性,融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从历史真相、思想真理和生命真谛中捕捉创作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杨洪涛《现实题材创作应注重艺术性》,《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9月2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实题材作品若脱离现实生活或把自然主义当作现实主义,都不属于具备现实主义品格的作品。
B.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要把握好三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纪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
C.塑造“熟悉的陌生人”需要让人物的遭遇、经历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具有高度的广泛性和概括性。
D.现实题材创作争取票房和收视率可从精准把握话题性着手,但不能以牺牲作品艺术性作为代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用"现实题材创作应注重艺术性"作为标题,非常鲜明地提出了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
B.文章中“近期”“然而”“其中一些”诚然"等词语的使用,使文章的表达更为严谨而周密。
C.第②段运用道理论证,概述部分现实题材作品不具备现实主义品格的现象,并剖析其危害。
D.文章第③④⑤段着眼于提升现实题材作品艺术性的路径,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恩格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创作原理已不适用于今天的创作。
B.影视艺术作品如果强调纪实性势必会忽略故事的戏剧性建构,这样可能会影响其市场回报。
C.现实题材创作的成功主要靠创作者精准捕捉社会热点,思考其背后的社会思潮和现实困惑。
D.把握市场规律并融入风格化、个性化的创作特点,这样的创作才是真正能够体现艺术性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一是节粮减损的重要性。实现粮食安全需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加法”是千方百计增产,我国粮食产量去年达到了6.695亿吨,粮食六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减法”是千方百计节约和减损,世界粮食年产量大约28亿吨。如果世界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2800万吨粮食的损失。可以多养活约7000万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损就是增产。粮食生产需要水、土、肥、药、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按生产一吨粮食需要3亩左右的耕地计算,世界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相当于节约耕地8000多万亩。因此,节粮减损就是节约珍贵的水土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消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节粮减损的重要性。
二是节粮减损的紧迫性。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粮食供应链遭受冲击、价格上涨、供给趋紧,世界粮食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据联合国报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