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930字。

  广东省阳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2.0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大学》在开篇即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大人之学”“君子之学”的宗旨是要将人性中本有的善性、美德加以彰显、发扬,达到尽善尽美的至高境界。
  ②明德乃根于天命之性,为人天生本就具有,只因受后天环境、个人私欲等因素的影响而被蒙蔽和遮盖。本质上说,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良知良能、赤子之心等都属明德的范畴。孟子提出的“四端之心”,是明德的具体展现,他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王阳明提出的良知也是明德,因为良知本存于人心,不假外求,正如“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尽管明德在不同社会、年代的具体内容、要求与表述存在一定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作为天道赋予人的美好、善良品性的本质不会变,正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③对善良本性、美好品德的推崇和追求,始终是人们共同的信念和愿望。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曾发出感慨:“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孟子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来表达对良善美德的倡导与向往。曾子以“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来说明行善定有善果。可见,向善、为善、行善不仅是个人修身应追求的境界,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治理安定的重要因素。
  ④正因为明德“我固有之”,因此人人都有做到“明明德”的潜质,关键看内心是否有主动、自觉行善的意愿和动念,“我欲仁,斯仁至矣。”实现“明明德”,离不开内心的自觉。只要内心有坚定的行善意念,行动上就会有所体现。为此,应多做内明、反求诸己之功,祛除过多的贪念和欲望,不被物欲蒙蔽,不为外物所役,不断提升个人的境界。
  ⑤“闻一善言,见一善,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从一件善事中获得的力量就像决口的江河,汹涌澎湃,没人能够阻挡。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爱心善举,有时不仅能够“润物细无声”,温暖、滋润他人心田,还能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如前段时间,当河南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时,地铁跪地6个小时救人的试工医生于逸飞、勇救近70人的铲车大哥刘松峰、京广隧道里的喊话人侯文超……正是这一个个凡人善举,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明明德”的强大力量,也感染、激励着更多的人去传递爱心。
  ⑥人要弘扬内心的光明品性,使“人之初,性本善”的明善部分发扬光大。尤其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扩充、笃行善念,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逐渐养成习惯,人人为之、处处践之,才能推动形成一种国家、社会层面的大德,更好地引领社会风气向上向好。
  (摘编自2021年9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余足云《明德向善,躬身笃行》)
  材料二
  ①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流量艺人自恃“流量为王”,陶醉在粉丝数、热搜量、广告额、片酬等数据维持的热度里,膨胀自满,屡出不当乃至出格言行,甚至突破道德底线、越过法律红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流量艺人因为人气旺盛、粉丝众多,经常占据微博热搜和娱乐头条,在青少年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艺人传播什么样的文化和价值观,对社会来说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尤其对青少年粉丝来说,生活中追什么样的星、明星发什么样的光,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认知。艺人有品有德,才能更好地引领粉丝向上向善。
  ②相较于以前,近年来随着文娱产业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艺人和粉丝之间呈现一种强互动关系。特别是对流量艺人而言,他们的晋级、出道、作品宣发、形象维护,等等,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庞大的粉丝群体以及日渐规模化、体系化的粉丝运营。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流量艺人发挥对粉丝群体的正向价值,带头遵纪守法,从严道德约束,执著艺术追求,让自身的作品和德行真正匹配所拥有的流量。
  ③与此同时,针对粉丝文化中为了流量拉踩引战、互相谩骂,为了热度散尽千金、奢靡打榜等不良倾向,流量艺人不能一味迎合甚至诱导助推,而要敢于引导,勇于纠偏。通过自身理性看待流量,引导粉丝理性追星,在流量带来的名利诱惑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始终心存敬畏,把流量转化为动力,实现与粉丝的良性互动、共同成长。
  (摘编自2021年8月10日《人民日报》胡妍妍《艺人有品有德,才能引领粉丝向上向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德是人天生具有的,但因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而被遮蔽。孟子的“四端之心”和王阳明的“良知”都属明德范畴。
  B.于逸飞、刘松峰、侯文超等人的善举,既让我们感受到“明明德”的强大力量,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去传递爱心。
  C.只要人人弘扬内心的光明品性,让“明善”发扬光大,就能形成国家、社会层面的大德和向上向好的社会风气。
  D.针对粉丝文化中为了流量而出现的不良倾向,艺人要引导粉丝理性追星,把流量转化为动力,与粉丝良性互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德在不同社会、年代的具体内容、要求与本质存在一定差异,但其作为天道赋予人的美好、善良品性不会变。
  B.材料一引用“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旨在论述只要内心有坚定的行善意念,行动上就会有所体现。
  C.因为流量艺人在青少年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所以青少年粉丝追怎样的星,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认知和道德取向。
  D.社会公众对主旋律正能量有旺盛需求,艺人只有以优秀创作传递正能量,才能更好满足青少年群体的精神需求。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东京奥运会期间,国内一些演艺明星与中国奥运健儿在社交媒体上互诉喜爱、温情互动。
  B.粉丝为明星打榜投票把大量牛奶倒掉,如此明目张胆浪费食品的行为竟然在现实中上演。
  C.艺人杨紫就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侮辱杨紫的不当言论,启动诉讼程序,追究其法律责任。
  D.粉丝为追随某偶像,在上海虹桥机场出现不验票直接冲撞的举动,导致该航班被迫延误。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2021年8月25日,中央网信办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明确了各方责任,作出了刚性要求,直击“饭圈”乱象问题。要让“饭圈”文化回归清朗,各方应怎么做,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湘江一夜(节选)
  周立波
  一九四五年七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吃罢夜饭,八路军一支军队的前卫部队从湘东的山区出发,越过一个大坡,往湘江急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