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320字。
七年级语文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3题,6~8题,每题2分; 4-5题,9~11题,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蜷伏(juǎn) 怂恿 (sǒng) 憔悴(cuì) 不毛之地
B. 缥缈(piāo) 蹒跚 (pán) 嗔怪(chēn) 大相径庭
C. 坍塌(tā) 狭隘 (ài) 热忱(chén) 粘轻怕重
D. 殉职(xùn) 干涸 (kū) 慷慨 (kǎi) 精益求精
【答案】B
【解析】
【详解】A.蜷伏(juǎn)——quán;
C.粘轻怕重——拈轻怕重;
D.干涸 (kū)——hé;
故选B。
2.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不 ;等到时光逐渐逝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 ,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时光虽缓,渐渐也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 ,光阴却已永不回头。
A. 惋惜 闪烁 醒悟 B. 怜惜 闪耀 醒悟
C. 怜惜 闪烁 悔恨 D. 惋惜 闪耀 悔恨
【答案】A
【解析】
【详解】惋惜:表示同情、可惜;
怜惜:同情、爱护;
在语境中,形容人们对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觉得不可惜,应用“惋惜”一词;
闪烁: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
闪耀:耀眼;
在语境中,形容失去的东西在记忆中时而显现,时而消失,应用“闪烁”一词;
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悔恨:是指对过去的事后悔怨恨;
在语境中,形容终会有一天会清楚明白,由错误而正确,应用“醒悟”一词;
故选A。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 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
C. 几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专家据此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大约60%左右。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可把“秋天的西湖”改为“西湖的秋天”或把“季节”改为“地方”;
C.重复矛盾,可去掉“大约”和“左右”;
D.缺少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
故选B。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这个瓷器看来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
B. 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C. “上帝饶恕我!”不一会儿他又接着说:“不要让别人来干涉我。我得到她了,我要守着她。”
D.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C.“接着说”后的“:”号应该改为“,”号。故选C。
5. 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