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870字。

  莆田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
  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共三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点缀着我们生命的星空。我们从“欲渡黄河冰塞川, ①_____”“②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感受到人生道路的艰难;从“③_____, ④____”(李商隐《无题》)中体味到诗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从“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⑤____”中领会到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⑥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体会到作者与民同乐的乐趣。
  “月”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苏轼《水调歌头》中“⑦____,⑧____”两句,借美好的月光,表达出对亲人美好的祝愿;杜甫《月夜忆舍弟》中“⑨_____,⑩____”两句,点明时令,并借明月表达出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答案】    ①. 将登太行雪满山    ②. 云横秦岭家何在    ③.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④.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⑥.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⑨. 露从今夜白    ⑩. 月是故乡明
  【解析】
  【分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蜡炬、婵娟。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困难一定能被克服,对此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所谓“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中国人向来是知难  ①  而进的。正是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我们遇强更强、愈挫愈勇,锻造出强大的心理  甲  力,hán  ②  养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具备了“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能力与定力。我们能取得在较短时间内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彰显的也是面对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乙,不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我们曾经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正在经历多种多样的困难。未来也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  丙  ,始终保持向困难进发的勇气和毅力,把发展的眼光放得更远,把奋斗的脚步踩得更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没有什么风雨波折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______(A.nán  B.nàn )     ②_____( A.函  B.涵 )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A.承受B承担)       丙_____( A.人多势众  B.万众一心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个国家有这样的精神
  ②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
  ③就可以凝聚起众志成城、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
  ④就可以激发出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力量
  A. ①④②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③①④
  【答案】(1)    ①. A    ②. B   
  (2)    ①. A    ②. B   
  (3)我们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难——nán,知难而进:迎着困难上。故选A。
  ②hán——涵,涵养:滋润养育。故选B。
  【小问2详解】
  甲.承受:接受、承担。承担:担负,担当。“承担”多用于某项具体的工作或任务。“承受”多用于精神层面。根据前面的“心理”可知,应用“承受”。故选A。
  乙.人多势众:声势力量大。万众一心: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人多势众”有贬义,“万众一心”含褒义。根据“始终保持向困难进发的勇气和毅力”可知此处应用褒义词“万众一心”。故选B。
  【小问3详解】
  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应在“较短时间内”后加“取得”。
  【小问4详解】
  考查排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应先说个人,后说国家。故②为首句。④句强调的是“这样的精神”对于个人的激励作用,应为第二句。①句为第三句。③为末句,强调的是“这样的精神”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故排序为:②④①③。故选C。
  二、阅读(70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长期遭贬的强烈不满。
  B. 颈联中,诗人看到“千帆过”“万木春”,想到自己已是“沉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