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470字。
机密★启用前
襄阳市2022年元月高二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网红+直播”成为引发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随着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网红直播中低俗、造谣等失范越轨现象也时常发生。当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已成为题中之义时,我们不仅需要阐明网红的一般特征,还应系统揭示现象背后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影响。
当前,网红的复杂特质增加了直播乱象的发生几率。
首先,网红由引发文化现象的个体逐步转化为从事特殊经济活动的社会群体。这虽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职业,但这一新职业的重要特质在于“注意力控制”。当大量人群争夺“注意力控制”这一稀缺资源时,就可能导致群际间的排他性竞争,若不加约束,则可能使得一些人为了抢占注意力而越界失序。
其次,网红的社会角色交叠在真实与虚拟间,服务过程则模糊了内容与本体的界限。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国内直播平台的直播活跃时间已扩展到24小时。网红作为提供网络服务的群体,他们利用虚拟技术和虚拟空间进行全天候直播,其多重身份实际上已交叠在现实与虚拟间,且网络直播者更是这一社会群体的身份标签。这种打破了线上与线下、模糊了服务内容与服务本体的情形,可能造成网红对自身社会角色规范和期望的认识不清和认知冲突,导致要么难以平衡线上与线下的职业关系,要么完全混淆了本体与内容,而使得直播滑向物欲化甚至恶俗化。
最后,粉丝、直播平台、运营团队、资本方等多方力量的叠加成就了网红,也使走红变得更具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网红本身的特质、能力和服务内容虽然重要,但能否签约直播平台、背后有无专业化团队运作、是否获得资本方的投资、粉丝量等因素,都可能决定网红成长空间和可持续性。当“走红”受到多方追逐功利和追求刺激的工具理性的驱使,难免催生网络乱象。
从表面上看,网红直播乱象产生于新职业群体和新社会角色产生后的规范不足、角色不清及主客体的价值理性的共同缺失。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其背后还有着技术发展、社会心理、社会文化等深层影响因素。
网络技术无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移动互联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社会的发展,普通网民都能利用平台集成的便捷性、直播成本的低廉性、传播效果的可视性来轻松搞定直播,这从客观上大大降低了网红准入门槛。同时,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的广泛运用,多媒体融合技术的提速发展、开放和易学,使得草根自媒体与新闻媒体间的制作差距大大缩小。这为网红大量涌现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因准入标准的降低而极易带来把关弱化和监督风险。
网红直播乱象的出现也来自于多重社会心理的推动。对网红来说,网络直播满足了自我表达、自我赋权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对粉丝来说,观看直播,则让许多人获得了寂寞闲暇的填充感。因此,
(摘编自毕宏音《网红直播乱象的社会学分析》)
材料二:
网络直播越来越火,部分网络主播则越来越“过火”。“萝莉变大妈”“直播剁手指”“吃活蜈蚣”等一系列“操作猛如虎”的网络直播内容,令人咋舌。近些年,一些“博眼球”的网络直播让舆论非议不断。
跟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直播有众多传播优势:生产成本低、技术门槛低、传播速度快、变现能力快、社交能力强。对广大网民而言,网络直播不仅让他们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能激发个体创造力。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 38亿。
另据易游娱乐eu703综合酒吧伊斯特娱乐城披露,网络直播前景的确十分可观,然而直播平台上的内容却良莠不齐,五花八门的“噱头”让人不忍直视,某些主播不是今天“剁手指”就是明天“烧钱币”。有人直言,这些大尺度、低俗化的内容和出格、出轨的言行,已成为悬在网络直播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摘编自庞晟《网络直播不能没有门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网红由引发文化现象的个体逐步向从事特殊经济活动的社会群体转化。
B.网红的社会角色在真实与虚拟间交叠,造成对自身社会角色规范和期望的认识不清。
C.网红能否持续走红,与其本身的特质、能力和服务内容有关,也受其他因素影响。
D.网络直播有生产成本低、技术门槛低、传播速度快、变现能力快、社交能力强的优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直播满足了网红自我表达、自我赋权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消除了其寂寞感。
B.网红直播乱象影响巨大,促成了“宅文化”和“网络娱乐文化”等青年亚文化的形成。
C.网红直播乱象的原因多样,网络技术带来把关弱化和监督风险无疑构成重要的影响。
D.“萝莉变大妈”“直播剁手指”“吃活蜈蚣”等网络直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惹人非议。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第一段论据材料的一项是(3分)
A.一位“网红”莉哥,因在网络上戏唱国歌而遭到举报,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谴责。
B.某网红直播求婚,而在此之前已经订婚两次了,每次都是借订婚之名,行卖货之实。
C.2021年双十一,李佳琦直播了12小时26分钟,销售额达到106.5亿元,粉丝达到1.5亿。
D.女生Kat是美国人,自2016年开通微博,上传自制视频,分享美国社会文化差异。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如何有效治理网络直播乱象?请你从直播平台、监管部门和网民三个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采采蓼花
黎 采
秋渐深,蓼花次第开放了。山野里,到处都有她们的身影。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红艳艳,轻盈盈,娇媚媚。于我而言,低头看见蓼花,就像抬头就遇见彩虹一般美妙。
蓼花是花,也不是花。蓼花也称荭草、水荭、红蓼。“山有乔松,隰有游龙。”蓼花,即那种被古人叫做“游龙”的草,自《诗经》中走来,婷婷袅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