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2890字。

  嘉兴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卷 (2022.1)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立其诫”包括三层舍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 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节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有删改)
  材料二:
  古人对祭神非常虔诚,认为诚心可以打动上天,得到庇佑,所以将对神的诚信作为成败的关键,这种由敬畏神灵而产生的诚意上升为一种最高的道德规范,在礼教发展之后,“诫” 又成为礼乐活动的伦理要求,由一种原始的宗教心理活动发展为- -种社会化的伦理意识。
  古人所谓的修辞更多的是达意传情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修理文教” 不能包含“修辞”的全部含义了,不仅需要“能说”,更需要“会说"。
  到了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中列举前人实例说明修辞是“安国立命”的手段,“夫辞者,人之所以自通也。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也继承了“修辞立诚”中“诚心”的含义,认为修辞不仅需要“会说”,而且要以“诚”为基础进行真实的表达,不能华而不实,言过其实,而需要表达真实情感。宋末元初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说:“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可见,古人写作是以“诚”为本,“修辞立诫"固然需要雕饰文章,但切勿过于浮华,要从实际出发,回归“诚心”,做到“真实”。
  (节选自粲悦《“修辞立其诚”的传统含义及时代内涵》,有劃改)
  材料三:
  “辞不达则意不至”,修辞是“立言”的必经之途。孔子期盼弟子成为“君子”,更希望弟子能贯彻他的主张,实现他的理想。因此对孔门弟子雨言,修辞是成就功名的重要途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具体实践。换句话说,修辞就是修身!唯其如此,“修辞”必须出于“诚”。
  言为心声,它能反映出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显然,作为道德品质内核的“诚”是内在的,“辞”是外在的;“诚"是第一位的,“辞”是第二位的;“诚” 是主导,“辞”以“诚”存,“立诫”之“辞”更有价值和魅力。诚如饶宗颐先生所言:“辞是属于外表的事情,能修辞是能有美的辞令,但必要出于‘诫’。诚是内在的,必须内在充实,才能言之有物。美的辞令必须建筑在诚之上,修辞属于‘美’,‘诚’包括了‘真’ 和‘善’,有‘真'和‘善’才有‘美’可言,有真和善然后可以立诚。”我们认为,“诚”是“修辞”的前提和基础,“修辞”必须从“诚”出发,服从并服务于“诚”,不能妄加修饰。“修辞立其诫” 是指在“诚”的基础上的话语修饰,它涵盖了孔子对言语表达的认识和态度,体现出言简意丰的话语风格。
  (节选自丁秀菊《“修辞立其诚”的语义学诠释》,有删改)
  1.下列有关“诚”的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 “诚” 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的“一致”,即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一致,言与行一致,所说的和所想的一致。
  B. “诚” 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伦理意识,追根溯源是由先民敬畏神灵而产生的一种原始宗教心理活动发展而来。
  C. “诚” 作为道德品质的内核是属于内在的,相对于外在的 “辞” 而言,处于第一位,在两者中处于主导地位。
  D. “诚” 是 “修醉”的前提和基础,后者必须以前者为出发点,而前者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后者,不能妄加修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所谓的修辞更多是传情达意的手段,随着发展又认识到修辞不仅要能传递信息,还要能更好地传递信息。
  B.西汉时期的刘向通过列举前人的实例来表明修辞对国家和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安国立命”的手段。
  C.宋末元初王应麒认为“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意即修辞要做到内
  外兼修,皆有所得。
  D.饶宗颐先生认为修辞属于“美”,能修辞,仅有美的言语表达还不够,还应该建立在“真”和“善”的基础上。
  3.下列对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虽然不像理论命题那样显现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但也必须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一定的揭示,才能打动受众。
  B.文学必须超脱像理论命题那样受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约束,还需要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感动人心。
  C.文学虽然不像哲学和科学命题那样符合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但是也必须揭示出事物现象的本质,才能感动人心。
  D.文学可以不像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那样表示事实或客观规律,只需要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就能够打动受众。
  4.结合以上材料,试列举“修辞立其诚”的具体要求。(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修饰,就不能流传很远。此外,他还说过“辞
  达而已矣”,意即言辞只要达意就行了。这二者是否矛盾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的理解。(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6-9题。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转过身,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