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530字。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过去五十年中,全球发生了超过1.1万起与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致使200万人丧生,造成经济损失高达3.6万亿美元。气候变化作为一种负外部性因素,无论是渐进性的气候变化,还是突发性的自然灾害,都将对全球的经济增长造成严重损害,也极易带来金融体系的系统性、结构性问题。
②2021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西欧突发“百年不遇”的强降雨,造成严重洪灾并导致超百人遇难、超千人失踪。与此同时,我国河南省同样遭遇特大暴雨,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记录的日降雨量已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暴雨之外还有炎热,在6月以来的高温冲击下,北美已有数百人丧生。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在2021年年初表示,就目前观察而言,极端天气已经在不断增加,而近年来屡次出现的超强寒潮、沙尘暴、龙卷风等罕见气象也在印证这一事实。根据主流的科学观点,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③极端天气以及全球变暖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难以忽视。从直观感受出发,极端天气破坏基础设施、损毁自然资源,必然会造成经济损失,若再考虑极端天气中失去的人与动物,更是情感和劳动力上的双重损失。但实际上,极端天气背后的全球升温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潜在杀手”。根据瑞士再保险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气候变化经济学:不采取行动不是一种选择》,到2050年,在全球气温升高3.2摄氏度的情形下,全球GDP损失将会达到18.1%。经济总量上的潜在损失已经非常瞩目,若关注结构上的问题则更加严峻。区域方面,亚洲经济体将在气温升高下首当其冲,严重情况下GDP将受到26.5%的冲击;行业方面,对气候高度依赖的农林牧渔业将遭遇极大的打击,进而扰乱粮食供应,或许会引发更大的危机,甚至引发战争。
④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逐渐由增长转向安全和公平。经济增长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线性的,而极端事件往往会造成回撤。随着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愈发频繁,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回撤风险逐渐增大,各国面临的挑战也逐渐从增长转向了安全和公平。在关乎全人类命运的气候问题上,各国对于碳减排乃至碳中和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博弈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加深合作。自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持续落地碳中和相关政策,包括《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等,进一步凝聚了全球主要国家在碳减排上的合力。
⑤金融在促进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是绿色金融创新,如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等金融产品,可以拓宽能源企业转型的融资渠道;二是发展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鼓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利用资金配置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建设并做好碳排放权交易场所和相关金融产品的交易,激发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增强碳定价有效性;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培育,可以通过助力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支持相关企业做大做强;五是金融机构的ESG投资部门可以开展并做大绿色专项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企业倾斜。
(摘编自《极端天气加剧全球经济回撤风险,金融市场应有所作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相比渐进性的气候变化,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更严重。
B.2021年,全球多地遭受暴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
C.全球升温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潜在杀手”。目前,亚洲经济体受气温升高的影响受损最为严重,其GDP损失达到26.5%。
D.受新冠肺炎疫情等极端事件的影响,各国不再追求经济增长,而把维护经济安全和公平作为工作重点,避免经济回撤的风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整篇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B.文章第③段引用瑞士再保险研究所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论证了全球气温升高对经济的影响。
C.文章第④段以我国在减碳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例,强调发展中国家要积极争取大国地位。
D.文章第⑤段从金融层面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促进碳减排的具体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五十年来,极端天气在全球各地频繁发生,其不断增多的态势需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
B.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有关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还可能引发战争。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只有搁置竞争,不断加深合作,才能够有效解决全球气候问题。
D.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企业倾斜,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延续至今的一个难题。当时,不少学校力图通过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来提高学业成绩,却造成了中小学生校内课业负担过重的结果。于是教育部门出台政策,限定小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期许达到减轻学生校内负担重的目标。按住了葫芦起了瓢,哪知道在以双职工为主的家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