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40字。
高二语文教学策略谈
高2007级 赵俊
[概 要]本文拟从现实的教育环境思考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可行途径。文章主要探讨了情感、课堂、阅读和训练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学情 课堂 学养 训练
作为国家级示范高中,众多家长殷切的期盼和学校提升办学竞争力的需要,如何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益,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现在的语文教师的处境很尴尬:新课改要求学生有更多的主体探究活动,但现实的升学压力又使学生淫浸于数理化和外语而无暇顾及语文的读写和实践活动。但凡语文教师都知道,大量的阅读和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全方位获取语言信息,立体化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事实却是教室已有意无意的变成了窒息生灵的“书屋”。面对惨淡的现状,我们语文教师惟有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学情研究,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教与学,庶乎可以从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下面,我对高二阶段的语文教学策略作一个粗浅的探讨,敬祈同仁和方家教正。
一、吃透学情,师生亲和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能力、习惯、兴趣等情况较之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以我们2007高年级为例,同时从县内各初中来到我校后分出的“尖子班”和“平行班”的学生有较大差异,而从我校外国语学校直接升入高中的“重点班”学生和其他学习基础差不多的“平行班”学生就有很大不同,“文科班”和“理科班”自然也有不同特点。而到高二,班主任的不同管理风格而逐渐形成不同的班级氛围,也在开始影响着我们的学科教学。因此,教师应更多的深入学生中去,通过问卷、座谈、谈心、活动等多种形式,对我们的教育对象了然于胸,作学生可亲近的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学生可信赖的良师(找准各自的“兴奋点”,细化内容,分类指导,对症下药)。老师在这方面的投入,有人或许会认为是“剑走偏锋”,但大量的事实证明:建立在尊重学生丰富而生动的“个性”基础上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多次学生考试效果较好的青年教师虞芳、张伟老师就是这样。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一些刚从大学毕业、教学尚显稚嫩的年轻教师教学业绩却比一些经验丰富老教师好的原因,不能不引起施教者的注意。当然,要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亲和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就很重要了,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为。
二、深研教材,“实”“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