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370字。
安徽省部分省示范校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联考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选。
文化反哺是我们这个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独有的现象,它的产生一方面同亲子两代人各自的身心特点有关,另一方面更是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所造就的。
就前一个因素而言,由于亲代受到传统和经验的束缚,加之文化程度和理解力的限制,其价值观和社会行为模式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相比之下,子代对新事物却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他们不会受制于既有知识的掣肘。如此,对年长的一代来说,当出现与旧有的经验不一致的新知识时,新知识可能被视为是怪异的;但对脑袋里根本没有旧框框的年轻一代来说,新知识则是天经地义的。
要想解释文化反哺的产生动因必须回到社会的维度上来,回到与社会变迁及因变迁而带来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和同辈群体的重要性凸显等结构性因素上来。只有在这样的因变迁而发生改变的结构性因素下,我们才能够说明文化反哺产生的真实原因。
造就文化反哺这一代际颠覆景观的首要动因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启动的以转型为标志的大规模的社会变迁。社会的急速变迁,或者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大转型,导致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旧习惯和扑面而来的新规则的并存于世,而它带来的两个相互依存的结果是:一方面使亲代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价值判断丧失了解释力和传承价值,另一方面使子代第一次获得了“指点”父母的机会。这其实就是社会变迁引发“文化反哺”现象出现的外在的宏观背景。
在各种球类比赛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原本十分忧秀甚至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球员,会因为无法适应新制定的比赛规则名落孙山,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新手此时却常常会脱颖而出,今天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赛场,在这个赛场上角逐的真正对手是年长的一代和年轻的一代,而造就前者廉颇老矣和后者少年英雄的原因常常和球类比赛一样: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新的规则。在这些新便化和新规则面前,熟知旧习惯的年长一代茫然不知所措,而同新规则一起长大的年轻一代却顺应良好、运用自如。
中国社会最近40年来的变化是举世瞩目的。它在以极快的速度将年长的一代从传统带入现代,使他们以往近乎奢望的理想变成现实的同时,也废弃了他们在前半生中获得的许多知识和经验,在孩子面前他们感到自己成了无法留下精神“遗产”的第一代人。许多父母都感到孩子们遇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因此他们超过自己是必然的。进一步说,正是这场延宕40年至今仍然没有结束的社会转型,加之中国融入世界之后迎来的同样巨大的全球化浪潮,在使形形色色的新旧传统都渐渐变成不适应社会进步的旧习惯之时,也为各种各样新规则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成千上万当年饱受旧习惯之苦的年长一代,今天又开始面临新规则的无情挑战。
文化反哺究竟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从表层意义上说,文化反哺的意义起码有二:其一,它提高了年轻一代在家庭及社会中的代际地位;其二,它提高了年长一代适应变迁社会的能力。从深层意义上说,文化反哺最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方向,或者说造就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
(摘编自周晓虹《文化反哺:生发动因与社会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亲子两代身心特点不同,受既有知识制约程度不同,对新事物的单感性和吸收能力也不同。
B.社会的急速变迁,会导致亲代原有知识、经验甚至价值判断在面对新规则时表失了解释力。
C.新变化和新规则面前。年轻一代顺应良好运用自如•由此获得了“指点”父母的机会。
D.文化反哺的深层社会意义是不仅改变了文化传承方向,更重要的是造就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将亲代与子代进行比较,有助于论证文化反哺与亲子两代人各自身心特点之间的关系。
B.文章从宏观上阐述了社会急速变迁对亲子两代人的影响。揭示了文化反哺产生的首要动因。
C.第五段将球类比赛中的新老球员和当今世界的亲子两代进行对比论证,使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D.文章充分论述了时代因素,而对亲子两代人自身因素的论述较为简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亲子两代人各自的身心特点和瞬息万变的时代是造成文化反哺的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
B.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的以转型为标志的大规模社会变迁,是造就文化反哺的首要动因。
C.社会的急速变迁,产生了大量新规则必然导致所有亲子两代之间出现文化反哺现象。
D.年长一代当年饱受旧习惯之苦,今天又面临新规则挑战+这正是文化反哺的意义所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受长期以来应试文化的影响,学校美育越来越陷入功利化和技艺化倾向。忽视美育的育人价值,仅着眼于名利,或为艺术领域培养、输送专门人才,在美育实践中存在着单纯专业主义、轻视或忽视育人功能现象。从整体上看,当前学被美育并没有显示出美育的特点,而是一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