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910字。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自贡、内江等六市2022年高考一诊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7月17-21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极端降水强度高达201. 9毫米/小时,相当于150个西湖的水在1小时内倾倒在郑州境内,造成城市严重内涝,引发巨灾。就河南暴雨相关问题,本刊专程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崔晓鹏研究员。
一般情况下,暴雨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这次河南的暴雨为什么下了这么久?
崔晓鹏: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已经北抬至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附近。与此同时,河南的西侧还存在一个大陆高压。两个高压系统相对稳定地维持在河南省两侧,而此时河南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低涡(低压涡旋)系统控制中。海洋上,台风“烟花”和“查帕卡”逼近我国,为这次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是顺时针旋转,而其南侧的台风环流则是逆时针旋转。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把海洋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
当然,水汽在输送途中会有损失,但偏偏这次河南暴雨期间水汽输送路径途经的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所以大量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河南。河南的西北侧是太行山脉,西侧还有伏牛山等,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很明显,水汽在此堆积,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并向郑州附近移动,形成所谓的“列车效应”,也就是说,在相对持续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不断驶入郑州这个站台,造成了该区域的极端降水。
那是不是暴雨持续的时间越长,危害性就越大?
崔晓鹏:我们先来看看暴雨的定义是什么。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定义,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定义为暴雨,超过100毫米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为特大暴雨。河南郑州这次极端降雨,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超过了200毫米。我们在讨论暴雨可能带来的危害时,除了关注整个过程的持续时间、降水总量,还要关注降雨过程是否平缓。如果每个小时的降水量都达到20毫米,一天算下来就要超过400毫米,属于特大暴雨了。但如果小时降水强度较弱,即使持续时间较长、降水总量大,危害性一般也不会太大。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针对降水极端性的相关研究。一些研究通过几十年的雨量监测发现,伴随全球变暖,日降水量有所增加,但如果从每小时降水量,或者每10分钟的降水量来看,增幅更为显著。这说明降水过程变得更加集中,不仅在时间上更加集中,在地点上也更加集中,局地大暴雨、特大暴雨事件可能会在未来更加频繁地发生。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
崔晓鹏:气象科研部门和相关高校要通过加强基础性的研究不断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水平和天气预报能力。气象业务部门通过紧密追踪最新研究成果并转化应用,第一时间发布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气象业务部门也会不断地及时订正预报和预警信息,这就需要其他部门、包括老百姓自己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对预警信息(尤其是高级别预警信息)一定要心存敬畏。
有时候经验是通过历史教训得来的。比如在这次有关河南暴雨的新闻报道中,我了解到有一个人在隧道口附近逐一敲打车窗,让大家尽快弃车逃生,最终救了很多人。这个人经历过北京“7•21”大暴雨,所以知道暴雨的恐怖之处。但防灾减灾不可能只依靠少数警醒的个体,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至关重要。气象业务部门只能发布各类预报和预警信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这可能就需要建立某种机制,强制要求在必要时必须停学、停工、停业和停运,全社会联动,强制执行各类措施和规定。此外,针对公众开展气象相关知识,尤其是防灾减灾知识的深度科普也是极其必要和 迫切的,对大自然,我们要永远心存敬畏。
(摘编自《科学世界》总第357期,记者蔡璐)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7月下旬河南省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相对稳定于河南省两侧,加上与逼近我国的台风相互配合,把水汽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
B. 大量水汽在输送途中被河南西北侧及西侧山脉阻挡抬升,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持续进入郑州,造成该区域极端降雨。
C. 郑州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接近24小时特大暴雨的降水量,降水过程在时间和地点上极其集中,产生的危害性很大。
D. 气象科研部门要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但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崔晓鹏形象的讲解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对专业的知识。
B. 崔晓鹏使用数据,向读者证明了即使降水持续时间长、总量大也不一定带来极大危害,如果降雨过程平缓,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
C. 作为没有气象专业背景知识的普通民众,最应该关注的是相关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暴雨预警级别越高,致灾可能性越大。
D. 本文采用访谈形式进行科普教育,采访对象权威,所提问题聚焦,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便于读者准确快捷地了解相关知识。
6. 学校要开展气象知识讲座,请你根据材料简要地介绍河南特大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并就学生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提出建议。
四川省凉山州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再设计"指的是把平常物品的设计再做一下。你可以称之为一种试验,一种把熟悉的东西看做初次相见般的尝试。再设计是一种手段,让我们修正和更新对设计实质的感觉。这种实质隐藏在物的迷人环境中,因过于熟悉而使我们不再能看见它。
从零开始搞出新东西来是创造,而将已知变成未知也是一种创造。要搞清设计到底是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